博雅地名网 > 黑龙江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黑龙江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是由女真语“阿勒锦”转音而来的,寓意“荣誉”。 [详细]
  1923年设埠头区,因临江设码头得名;1950年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东铁路从松花江南岸市区通过,铁路西半部地区为道里得名。 [详细]
  昔称秦家岗,因今哈尔滨火车站地方有一秦姓人家居此耕种得名;1946年始设南岗区,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位于道里区、道外区南部,地势偏高得名;另说因在中东铁路线以南得名。 [详细]
  1946年东傅家区、西傅家区合置,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东铁路从松花江南岸市区通过,称铁路东半部地区为道外得名。 [详细]
  因1934年拉滨铁路于此设平房火车站得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开荒建屯称义和屯,后改称平房屯得名。 [详细]
  因位于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北岸得名;松花江满语名松阿里乌喇,言其大若天河也;又说系女真语松戛里的对音,意为白色;另据《中国地名辞源》:松花江为女真语,意为白江、白色的江,因女真族及其先人崇尚白色,以及江之上游水白和下游黑中泛白,故名。 [详细]
  因线香作坊得名;因清代嘉庆年间有河北乐亭人到此开设生产线香的作坊,简称香坊。 [详细]
  以呼兰河(洛剌浑水、忽剌温江、胡刺温水、呼伦河、霍伦河)得名,女真语、满语忽刺温的音转;另说是满语烟囱之意;又据《中国地名辞源》:河因水色得名,是蒙古语赤(ulagun)的对音。 [详细]
  清宣统元年(1909)设阿城县,为是满语阿勒楚喀城的简称,为黄金之意,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城东阿勒楚喀河(今名阿什河)得名。 [详细]
  1913年双城府改双城县,原名双城堡,据《中国地名辞源》:因辖境东南有两座金代古城得名;另据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旧有土城二,故名。 [详细]
  1913年由依兰府改设,系满语依兰哈拉的简称,据《吉林外记》:三姓又名依兰哈拉,意为三姓;因赫哲族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性)、卢业勒(卢姓)三姓居住并成为此地族长而改名依兰哈喇,简称依兰。 [详细]
  清宣统元年(1909)由大通县析置,因县城北门外有方正泡而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有湖名方正泡,其形方正故名;另说方正泡最初膀头泡,设县时曾以此作为地名,后雅化方正为县名,亦称此泡为方正泡。 [详细]
  1913年由宾州府改设,因辽代在此筑宾州城得名,据《郡国志》:宾州以宾水得名。 [详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呼兰厅改巴彦州,1913年设巴彦县,满语意为富饶的地方;另说取于旧名巴彦苏苏,巴彦蒙语、满语均为富饶之意,苏苏为满语屋子之意;另说巴彦苏苏为蒙语富饶村庄、丰富之水之意。 [详细]
  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县,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境内木兰达河(穆伦河)得名;木兰蒙古语为围场、吹哨引鹿、秃山、牧马场之意,又说木兰达系满语,意为围场。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