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六榕街道 | 隶属:越秀区 |
行政代码:440104004 | 代码前6位:440104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0 | 邮政编码:510030 |
车牌代码:粤A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0.8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12万人 |
人口密度:81839人/平方公里 | |
办事处地址:六榕路133号 | |
下辖地区:16个社区 |
地名由来:
六榕街道因辖内有千年古刹六榕寺而得名。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曾名庄保严寺、净慧寺,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来寺题“六榕”两字;明永乐九年(1411年)“六榕”石匾挂于山门,时人遂称为六榕寺。
基本介绍:
2013区划调整:新六榕街道
东风街道+六榕街道
办事处地址:六榕路133号(原六榕街办事处所在地)
六榕街总面积:0.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690人,设社区居委会10个。分别是:将军-区居委会、旧南海县社区居委会、文园巷社区居委会、稻谷仓社区居委会、兴隆-区居委会、盘福社区居委会、清泉社区居委会、兰湖里社区居委会、双井社区居委会、象岗山社区居委会。
六榕街因六榕塔而得名。六榕街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已经是广州城内的主要街区,明清时更有重要的官府设在街内,如明朝的提督府、南海县衙、永丰谷仓;清朝的平南王府、将军府等。街内文物古迹众多,有遐迩海内外距今15
荣誉排行: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六榕街道人口数量为7.12万人,位列越秀区各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
文化旅游: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
六榕寺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寺内。寺塔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梁大同三年(537年),诏许昙裕法师在此兴建一华丽的木塔,供奉从海外迎回的佛舍利,赐名宝庄严寺舍利塔。
南越文王墓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石室彩画墓,其与后来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等共同组成最重要的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存。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历史沿革:
清代,属南海县西堡。
民国初年,归广州市政厅二区,后期隶属宣德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先后隶属宣德区、北区。
1950年,成立六榕街道。
1960年后,隶属越秀区。
1968年,六榕街道更名为朝阳北街道。
1985年,复名。
1999年,六榕街道与解放北街道合并,保留六榕街道名称。
区划代码:~1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明代南海县署曾设于此,故名。1951年成立六榕街惠吉西居民小组。1954年改称六榕街第八居委会。1960年称六榕人民公社福泉管理区。1961公社撤销…[详细]
区划代码:~1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曾有老街巷文园巷,故名。1954年成立六榕街第八居委会。1960年称六榕人民公社福泉管理区。1961年复称原名。1968年六榕街改称朝阳北街,故…[详细]
区划代码:~1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清代驻粤八旗兵的稻谷仓曾设在此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1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兴隆东街,故名。1954年成立解放北街兴隆东居委会。1958年改称解放北街第一居委会。1960年,与第二、第三居委会合并,称西山人民…[详细]
盘福社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六榕街道,是广州市中心老城区的交通要道,紧邻解放北路、东风西路、盘福路,社区面积0.12平方公里,户籍2500多户,户籍人口8…[详细]
区划代码:~11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在清代有兰湖里,故名。兰湖是古代小北江堤外低洼地形成的天然湖泊,唐代为广州城外游览点,明后期淤塞为沼泽地,今兰湖里为兰湖遗址。…[详细]
区划代码:~11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曾有双眼井,故名。1954年成立流花街第三居委会。1957年改称解放北街第八居委会。1960年,与第六、第七居委会合并为西山人民公社医国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11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有象岗山,故名。象岗山是古代广州城北山岗,因形似卧象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11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有流花湖公园,故名。1953年成立西山街第一居委会。1960年称西山人民公社永安约管理区。1961年复称原名。1968年改称东风街第一居委会。1…[详细]
区划代码:~12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在清代有彭家巷,故名。彭家巷因明代为彭氏聚居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12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第一津街,故名。1953年西山街第二居委会成立,属西山街道。1960年称西山人民公社永安约管理区。1961年改称西山街第二居委会。1…[详细]
区划代码:~12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凉亭街,故名。凉亭街因清代曾有凉亭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12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居委会办公点位于司马街,故名。司马街因清代有司马庙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12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曾有老街巷迎寿里,故名。前身归属1951年的第六、第七、第八居民小组,属越秀区西山街道办事处。1953年成立第六、第七、第八居委会。1999年成…[详细]
区划代码:~12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管辖范围主要是嘉和苑,故名。前身归属1951年成立的第十二居民小组,属越秀区西山街道办事处。1959年成立第十二居委会。1960年改属西山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12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辖内在清代有驷马涌,故名。驷马涌在广州西城门外,因昔日常有达官贵人乘着四匹马拉着的马车在这一带洗马、遛马而得名,故有曾称洗马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