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湖镇 | 隶属:惠阳区 |
行政代码:441303108 | 代码前6位:44130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2 | 邮政编码:516000 |
车牌代码:粤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45万人 |
人口密度:2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代中期有张、杨两姓到此定居,张氏祠堂门边有一个约25亩的大湖,终年湖水荡漾,故取名永湖。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永湖镇位列第954名。
2024年3月,永湖镇被命名为2023年广东省卫生乡镇。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永湖镇位列第920位。
2021年10月,永湖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73位。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永湖镇人口数量为3.45万人,位列惠阳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
基本介绍:
永湖镇面积117.4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13个村委会,共18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特产丰饶风景优美;西枝江支流淡水河贯穿全境,两岸良田广袤,东、南、西三面环山,拥有峰峦秀丽的黄巢障自然景区、龙潭瀑布等自然景观,镇内建有500KV和110KV变电站各一座,水库四座(大坑、白水寨、径子头、尖峰)总库容超过1千万立方米、供水量达1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通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备齐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等。
区位明显,交通便利。永湖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北部,是惠淡之间的中心,于2010
文化旅游:
金果湾生态大观园由惠州市金果湾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秉承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建设大型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综合性项目为开发目标。项目位于惠州市永湖镇金果湾生态旅游开发区,紧
跃鲤桥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元岭村。该桥建于清光绪17年(即1891年)位于麻溪河元岭大队河段,现在元岭大队部东南方向耀鲤山的西端,此桥原是永湖至惠州的主要通道,属单拱行人桥,桥墩及拱部均由
历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1870年),鹿颈、沙凹、淡塘属马安约堡;三栋、麻溪属四围社约堡;稻园、凤嘴、李溪、永湖、湖尾、蚌壳地属望助社约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十三区。
民国二十六至三十六年(1937~1947年),属第一区永湖乡。
1950年6月,属潼湖区(一区)麻溪乡。
1951年11月,属第九区(区府设在永湖圩)。
1957年12月,后称永湖乡。
1958年10月,成立永良人民公社(永湖、良井)。
195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朝中期就有张、杨两姓来此定居,张氏祠堂门边有一个约25亩的大湖,终年湖水荡漾,故命名为永湖。…[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四面环山、溪流众多,密密麻麻从四周流向中间盆地,故名麻溪。…[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驻地南面有一个自然村,地形属虎形,黄姓祖先最早在此造祠定居,故村小组取名为“虎爪”,因距虎爪近,故根据自然村名称取名。…[详细]
老围下村位于惠阳区永湖镇西南部,比邻惠城区三栋镇,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老围下村距离镇中心5公里,辖区面积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山岭多而圆,“圆”与“元”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彩塘大队,后划分为彩一、彩二两个大队,因彩一大队毗邻永湖圩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彩塘大队,后划分为彩一、彩二两个大队,取顺位号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坑村三面环山,其中南北向是二面对峙的长形山,两边众多的溪流水注入一条东西流向的大山溪,取名为大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形呈凤凰形,黄姓始祖落居在鸟的头部,后来取名为凤嘴,“咀”同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一位农夫叫张添的游子经当地写的一首《路游诗》中的第三句“最好钓鱼桥背沥”,当地人以诗句取名为“钓沥”,这条小河两岸原来长满水榕树,平时河两岸都很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祖先落居在一片黑色泥土的草埔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祖先在这片稍高的大地埔上搭起草寮居住,并在周围垦荒种植水稻、蔬菜、放鸭、养鱼,因草坝野牛、狼、野猪太多,驯养的家禽、家畜、水稻受伤害,生产受损失,…[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有三龙基本同时到达此地,三龙具在,谁也不愿意离开,只好在此地结成龙窝,称此地为“通福地”,此名沿用至清代末年,后因地形似躺卧的蚌一样,中间高四…[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当时邹姓和郑姓的祖先经常在鱼塘边谈话和聊天,且当时此地地阔荒凉,人少冷淡,故名淡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