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锡场镇 | 隶属:东源县 |
行政代码:441625114 | 代码前6位:441625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2 | 邮政编码:517000 |
车牌代码:粤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000人 |
人口密度: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此地蕴藏有丰富的锡矿资源曾经开采故名“锡场”。
荣誉排行:
2021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三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锡场镇榜上有名(南药)。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锡场镇人口数量为2000人,位列东源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0位。
基本介绍:
锡场镇地处东源县城西北部,新丰江库区中游。全镇总人口8948人,2059户,下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全镇有9个移民村。该镇山多水广田少,辖区总面积420平方公里(约63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3.6万亩,耕地O.69万亩,水域12.8万亩。预计今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5228.46万元,比1998年增长53.6%,年均递增11%;本级财政收入132.6万元,比1998年增长43.2%;年均递增8.1%;农村人均纯收入2843元,比1998年增长56.4%,年均递增12%。 省委八届二次全会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锡场镇认真贯彻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
文化旅游:
颜检墓 位于东源县锡场镇坪山脑山半腰。墓规模宏大而且完整,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台分两级。长5.1米、宽3.7米,用条状青石镶嵌而成,穴顶用一块2米直径青石盖住。墓碑高1.2米、宽1.6
历史沿革:
1957年1月,锡场由新丰县划归河源县管辖,改为锡场乡。
1958年冬,因建新丰江水库,大部分群众移民迁离。
1959年春,由半江、锡场、回龙、立溪、南源5个乡留下的部分群众成立新丰江水库人民公社,社址设在锡场圩。
1962年冬,撤销水库人民公社,设置锡场人民公社。
1983年,设锡场区。
1987年3月,设锡场镇。
1988年,属河源市郊区。
1993年11月,属东源县。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驻地锡场街镇而得名。1986年为锡场街道管理委员会,1999年更名为锡场居委会,此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传说该地经常发洪水,需要治理,故名。1958年称治溪大队,1983年称治溪乡,1987年称治溪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治溪村委会,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位于原长江区域中心点,江氏最早在此落居,且村委会驻地在长江自然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是林禾、林石两条小溪流汇合处,各取一字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地处于新丰江大河边,且村委会驻地在河洞自然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地形呈凹状,当地方言“凹”与“厚”同义,“洞”,泛指山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以前林姓人居多,村里种植了许多水稻,方言称水稻为“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由举林村和狗比石居民点合并,各取一字而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有桂花树,常有小鸟在树上栖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有谢洞、欧花洞、下营洞三个洞,故取名三洞。…[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位于新丰江水库旁而得名。1958年称水库大队,1983年称水库乡,1987年称水库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水库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盛产杨梅而得名。1958年称杨梅大队,1983年称杨梅乡,1987年称杨梅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杨梅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