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盐官镇 | 隶属:礼县 |
行政代码:621226101 | 代码前6位:6212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4.18万人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西汉时,地设盐官,专管盐业,因而称为盐官。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盐官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总土地面积11.34万亩,耕地面积4.62万亩。平均海拔1480米,年降雨量476毫米,全年无霜期1 98天,年平均气温10.6℃。
行政区划:辖2个居民委员会,2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9294户,乡镇总人口45862人,乡镇从业人员23342人。
六通情况:2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24个村通电话,6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27所,教师468人,在校学生1246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5人,病床40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2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371公顷,粮食总产量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盐官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盐官盐井遗址位于陇南市礼县盐官镇新合村旧城南门外的盐井祠内,现存盐井1座,井口面积约4平方米,井深10余米,至今盐水丰盈。当地盐井始凿于西周秦先祖非子在西犬丘牧马时期,战国后期秦国设“西盐”
历史沿革:
西汉末年,设置盐官。
东汉初期,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但仍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元和年间,一度恢复官营办法;永元元年(89年),即废止;此后,盐业民营,盐官仍主税课,直至东汉末。
明清朝时期,盐官为西和县辖地。
民国三十年(1941年),建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划归礼县。
1958年,改为盐官公社。
1983年,复为盐官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盐官城区东街新联村而命名。2003年3月由礼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盐官新联社区,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盐官城区西街新联村而命名。2003年3月由礼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盐官新合社区,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以排头村、朱文村,两村合并而得名排头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多数村民姓周而得此名。1971年为周河公社,1983年改名为周河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城村村民来源于民国时期,王城的城建造于民国时期,由王氏家族共同堆建,将他们所有人居住城内,后称王城。…[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十八在本地开了两年集,因此命名为新集。…[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合社、新庄社合并为新合大队,为新合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解放前比较穷,后为了改变原貌,故而起名新联,寓意能有更好的发展。…[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多年前本村东北方向有一条凹壑,故起名鸭合。…[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当地居住老百姓修建了一座土城居住,位于盐官镇北部,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新中川村是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盐官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高楼村最早年间姓马来自于陕西扶风马家,后搬至族老地高禄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罗堡村最早由姓罗的四兄弟从四川的大槐树底下搬至罗堡村现在的老庄城堡内,故称罗家堡。…[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讲述,东庄村以前被叫东庄乡,位于盐官镇东部。…[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后命名为新山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南向北有条河,河中有条沟向西,由此叫西沟。…[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讲述当时有两个庄,石东和石家山,后因联村故而得名石联。…[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讲述,传说在龙池山有龙存在,而且有泉,故而得名龙池。…[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讲最早为程家人座山庄为名,简称程家山庄,现为程山二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清朝1636年左右,我村是王家庄,后来据先人说,四川班来一户夫妻2人,所生孩子5人,再后来牟家庄人多,叫牟家庄。然后来又来了桑、罗、吕、谢、朱四性,…[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庄窠其意为新的庄基地,其名延续并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讲述,冬至石联“马莲”套落,当时野生“马莲”长的非常茂盛,祖辈们以“马莲”编草鞋为生计,故而得名为套编。…[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杨家大院而命名。自1983年该村命名以来,该名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先前由新庄、张湾、杨咀、大湾合并。后新庄和杨咀各自分别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村前有一寺院,清凉寺,该村居民以张姓为主,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本村人来自四川大槐树底下(具体地址不详),以致后来搬迁在此地,因姓宫人居多,现为宫城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当地白姓人居多,故为白关堡村。1945-1949年时叫白环里,1983年恢复乡建制后成为白关堡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坡二村村民来源于解放时期,因全村全部在南山大坡居住,因此取名为坡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84年坡儿村暴雨山体滑坡,导致原坡儿村一、二组整体异地搬迁到现在新址。又因西汉水,卯水河,柏家河三河汇交处而得名“三江口”,至今沿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