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草坪乡 | 隶属:礼县 |
行政代码:621226228 | 代码前6位:6212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0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499人 |
人口密度:约5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草坪乡因乡政府驻草坪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礼县辖乡。1952年设草坪乡,1958年并入郑坝公社,1961年设草坪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3公里。面积105.2平方公里,人口0.4万。礼(县)马(街)公路过境。辖湾里、小湾、白碌碡、下草川、后山、芍药、上坝、王庄、李沟、草坪、上山、崖上、中山13个村委会。属高山地区。农业主产蚕豆、马铃薯。产当归、大黄等中药材。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为岳平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始置岳平乡。
1958年7月,改建草坪公社。
1983年5月,草坪公社改为草坪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后属于草坪公社,因远离公社,且偏僻,四周群山环绕,基本在山后头,加上当时真落后,故而得名为后山。…[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这里是原始森林,据老年人说,远观就像一个碌础,就起名为白碌础,原叫白碌础大队,后改为白碌础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间,四川大槐树人迁移到这里,发现这里处在高山之中,适合人类居住,于是人们就叫中山,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朝年间,这里是一片地势平坦四面环山,中间流着一条河,村庄在河的上游,所以取名为上坝。…[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调查祖宗王克相(四川绵竹县大槐树下)迁于此地,因地方是一道长湾,故命名小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300年前,因地处大阳山脚下,一马平川,春夏草木旺盛,取名下草川。名字延续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地形地貌,村民居住在地势平坦的地面上,村边是悬崖,老人起名为崖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说,自解放以来本村处于大阳湾地理位置,取名为湾里。这是典型的因地理位置而得名的村,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传说,草坪因在高山之巅,山顶很平整、开阔,因高寒阴湿本地植被主要以草为主,很少有灌木,取名为草坪,后叫草坪大队,后改为草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解放初期,因山高,海拔高,居住在哪里的人起名为上山,故命名为上山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流传记忆,因迁入时只有王姓,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杂姓迁入,顾老人起名王家庄,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先这里是一片森林,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块盆地,长满芍药花,后祖先李氏夫妇从四川逃兵乱到这里定居逐渐衍生形成村庄,因盛产芍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先年间,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块盆地,推满泥沙,后祖先从四川大槐树底下,迁移来到这里居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