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福建省 > 宁德市 > 霞浦县 > 崇儒畲族乡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崇儒畲族乡

地名:崇儒畲族乡隶属霞浦县
行政代码:350921202代码前6位:350921
行政区域:福建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93 邮政编码:352000
车牌代码:闽J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141.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8575人
人口密度:约6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相传该地曾出十八学士,为纪念和尊崇儒学故取名崇儒。

基本介绍:

1、地理概况

崇儒畲族乡位于霞浦县西北中部山区,是霞浦县三个畲族乡之一,也是老区重点乡之一,地处县境内西北部山区,位于东径119°35′-120°02′,北纬26°36′-26°41′,海拔高度在120-800米之间。乡所在地离县城12.5公里,东接水门畲族乡,东南界州洋乡,西连接福安市,北靠柏洋乡,西南与盐田畲族乡松城办事处毗邻;乡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下辖27个村委会,183个自然村,总户数6338户,汉畲人口2.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0.48万人;男女比例为1.2:1,其中农业人口22153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839人。境内山岭起伏丘陵连绵,丘谷盆地发育,植被繁茂,溪流

+查看详细崇儒畲族乡概况>>

荣誉排行: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崇儒畲族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崇儒畲族乡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建国初,属第五区,辖地除本乡外,还包括现在柏洋乡和水门畲族乡的承天、百苋,区公所在溪西。

1953年现柏洋乡的辖地划出另行设区,其余仍属第五区。

1958年撤区建立人民公社,改为崇儒、溪西两个公社,同时把承天、百苋二个村划归水门公社管辖。

1959年下半年崇儒、溪西两社合并为崇儒区。

1966年下半年改为崇儒公社。

1973年受批孔反儒思潮影响,改崇儒为从农。

第一次地名普查后恢复原名。

1985年9月改为崇儒

+查看详细崇儒畲族乡历史沿革>>

寿宁文昌阁
溪边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溪的旁边,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溪边生产大队。198…[详细]

路口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交通要道交叉点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路口生产大队…[详细]

半路张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崇儒至城关的半路中,村中大多数居住姓张的人家,故名。…[详细]

洋尾兰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的溪水流到田坪尾,被山坡拦住,谐音故名。…[详细]

溪坪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高山上突现一片平地,而且水源较丰富,故名。…[详细]

新村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墓仓。因村边有较多的墓,并建有看墓的厝,文革后,破旧立新,改名新村,寓意着新时代,新事物,故名。…[详细]

崇儒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相传曾出十八学士,为纪念和尊崇儒学,逐名“崇儒”。在“批林批孔”时改为上村现已复名。…[详细]

霞坪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由霞潭与大坪后两队合并成大队,各取一字为名。…[详细]

坪园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有一大坪园,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坪园生产大队。198…[详细]

丘山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从前有姓丘的人居住,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丘山生产大队。1…[详细]

上水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山峡两旁,中间有溪水,村在其上,故名。…[详细]

郑洋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住有姓郑的,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郑洋生产大队。198…[详细]

保安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取保护家园安全之意,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保安生产大队。1…[详细]

石亭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从前村边有座用石建的亭,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石亭生产大队…[详细]

笕下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代有用一长管引水,村居下方,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笕下生…[详细]

亭头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曾有一亭。村建在岭头上,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亭头生产…[详细]

岚下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较长的岭上。原名岭头,后因薄雾笼罩,故名。…[详细]

汴洋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祖先是河南开封迁来,河南开封别名为“汴”为纪念祖先,故名。…[详细]

濂溪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垄坑溪流州华里。水似珠帘谐音得名“濂溪”此地有里外村,村建在里面,故称“里厝”后恢复曾用名把“里厝”给为濂溪。…[详细]

东杞洋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东面有棵杞柳树,故名。1949年至1955年属崇儒区为东杞洋乡,1956年至1958年属岚下区改为东杞洋乡,1959年至1965年与里厝大队合并为…[详细]

左岭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传说古代岭边有棵枣树,故称枣岭,谐音为左岭,故名。…[详细]

樟桥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有一座用樟木架的桥,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樟桥生产大队…[详细]

溪西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溪的西边,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溪西生产大队。198…[详细]

东坡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名东埔,后仰慕宋朝苏东坡居士改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东坡生…[详细]

岙里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山间平地里,故名。1949年至1955年崇儒区,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详细]

长坑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有一条较长的坑,故名。1949年至1955年属崇儒区长坑乡,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详细]

洋沙溪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洋前有条溪,溪里有大量的沙,故名。1949年至1958初属溪西坪园乡,为洋沙溪村,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下半年崇儒小公社坪园大队,洋沙溪村,1…[详细]


以下地名与崇儒畲族乡面积相当:
到崇儒畲族乡必去著名景点

崇儒畲族乡相关名人

崇儒畲族乡特产与美食
崇儒畲族乡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霞浦县行政区划:
閺冨懏鐖堕幖婊呭偍
返回电脑版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