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武曲镇 | 隶属:寿宁县 |
行政代码:350924103 | 代码前6位:35092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车牌代码:闽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265人 |
人口密度:约1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1)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姓从浦城迁入上洋而后转迁武溪(即武曲村),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特大山洪暴发,其溪流变曲,故称武曲。(2)又一说村对面有一虎墓,原名虎壑,后人感到“虎落平阳被犬欺”何况落到壑里,文人把他改为武曲。
基本介绍:
寿宁县辖镇。1958年设武曲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武曲、甲峰、大韩、象岩、塘西、承天、梅洋、小溪、桦垄、南岸、白岩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花菇、竹木。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武曲镇被命名为2023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张高谦陵园,寿宁县武曲镇的大韩村是个山清水秀、茶香飘溢的静美山村。在大韩溪畔、村口大桥的西侧,浓浓绿荫簇拥着占地面积4.5亩的张高谦烈士陵园。张高谦陵园于1990年动工,1991年1月竣工,
历史沿革:
唐武德六年(623年)属长溪县平溪里。
宋淳祐五年(1245年)属福安县平溪里。
明景泰六年(1455年)属寿宁县福安里四都。
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东南乡。
912年属斜滩区。
1934年设武曲乡。
1935年设联保办事处。
1936年12月改联保办事处为武曲乡,属第三区(斜滩),乡公所驻武曲村。
1940年6月属第二区(斜滩)。
1945年撤区设武曲乡,辖6保、78甲。
1949年7月寿宁县人民政府成立,8月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据刘氏族谱记载,刘姓从浦城迁入上洋而后转迁武溪(即武曲村),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特大山洪暴发,其溪流变曲,故称武曲。(2)又一说村对面有…[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迁居时缺水,靠天吃饭,故称。又因村地踞长溪之西,故称西岸,后因相较于武曲中心村而言,其地居北,古代有“北为上,南为下”之说,“上者为天,下者为地”,皇…[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古代村前有一水塘,命名“塘排”,后因“排”与“西”方言近音,改为塘西。又因村庄坐落在长溪百米长水塘之西得名。分村后因塘西村与西塘村隔溪相望,有误以…[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寿宁第一大河流途经西塘段的长溪,相隔不远形成二个长逾百米的水塘,居塘之西的村叫塘西,居塘之东的村叫西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原名进阳,属福安五都,因陈氏开基祖宗由福安韩阳上杭迁此,为怀念祖籍,将“进阳”更名为“大韩阳”,后简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居于甲峰顶(1099.3米)的西北坡,故因山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林氏族谱记载,因始祖入山见有一湖,湖边有梅花,遂定居,取名梅湖,后因清末进士林栋觉得“湖”太小,就改称梅洋。…[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桦垅村始祖肇基时,村中桦树繁茂,又地处低洼坳谷之中,似洋似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有一巨石,高约30余米,宽约20余米,呈灰白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相较于武曲,地处长溪西南岸边,故取名“南岸”。…[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此溪原以风景秀丽,名秀溪,后借溪为名,因“小”与“秀”方言近音,故演为今名。(2)小溪,又称凤阳溪,因所辖自然村分布于小溪流域两侧,故亦取村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前一石似象的鼻子,故名。据《郭氏太原郡宗谱》记载,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斜滩郭子推第七世孙郭聚仁由斜滩分迁象岩,迄今历十余世二百余年。土改时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