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德化县 | 隶属:泉州市 |
行政代码:350526000000 | 代码前6位:350526 |
长途区号:0595 | 邮政编码:362500 |
车牌代码:闽C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密度:149人/km2 | |
辖区面积:22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21万人 |
行政驻地:浔中镇 |
地名由来:五代唐长兴三年(932)设德化县,因有归化、灵化、新化三里得名;另说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取以德感人之意。
2023年2月,工信部公布2022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名单,德化县上榜,特色优势产业:陶瓷制品制造。
2023年1月,德化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德化县GDP总量为353.44亿,位列2022年泉州各县市区GDP排行榜第12位。
2022年12月,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度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德化县位列第2。
2022年8月,德化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5月,德化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第34位。
2021年10月,德化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陶艺)。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德化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7月,德化县入选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榜单。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东经117°55′—118°32′,北纬25°23′-25°56′。东与永泰县、仙游县毗邻,南和永春县接壤,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3万亩,占总面积的81.6%;耕地面积186168亩,占总面积的5.6%,人均耕地0.62亩。
德化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全县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5℃,年均无霜期260天左右。境内资源丰富,拥有“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山多,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主峰横亘境内,是典型的山区县;现有林业用地272万亩,有林地257万亩;林木蓄积量1245万立方米,占泉州市的55%;森林覆盖率77.3%,位居泉州市首位。水足,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为我省多雨区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县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30.2万千瓦,现有水电装机容量28.48万千瓦,位居福建省前列,是我国首批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2004年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荣获“全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称号。矿富,据初步勘查,境内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泥煤、叶蜡石、金、铅、锌、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铁矿石、高岭土、石灰石储量均在亿吨以上,已探明黄金储量20吨以上。矿产资源潜在的价值可达几百亿元,开发潜力很大。目前已发现的大小矿产地270多处。瓷美,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瓷种众多,作品素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驰名于世;其中的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
199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欣然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
德化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置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县域面积22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55万,辖18个乡镇、217个行政村(社区)。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国陶瓷之乡”、“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27.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8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3亿元。
历史沿革: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
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
后汉乾祐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州)。
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
元属泉州路、泉宁府和泉州分省。
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
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
1950年10月划归晋江专区;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浔中镇位于德化县南部,为德化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与龙浔镇隔浐溪相望,东南连三班镇,东与龙门滩镇接壤,北接国宝乡,东北紧挨雷…[详细]
龙浔镇位于德化县南部,是全县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的中心,1997年龙浔与浔中两镇进行行政区域调整,浐溪南岸的宝美、丁溪、丁墘、大坂、英山、高阳…[详细]
三班镇位于德化县南端,与永春县接壤。全镇土地面积56.27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海拔1079米的天马山和700多米的观音岐分别…[详细]
龙门滩镇位于德化东南部,与仙游、永春县毗邻,自北至西与南埕、雷峰、浔中、三班四个镇接壤。全镇土地总面积215.55平方公里,共86个自然村,辖12个村…[详细]
雷峰镇位于德化县中南部,处于东经118°7’,北纬25。34’,镇址雷峰村,距德化城关16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162.4平方公里,分127个自然村落,…[详细]
南埕镇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人群在此聚居生息,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元朝兴起,陈瑜从河南开封避乱开基龙山(今连山),为史载开发南埕最早氏族之一。…[详细]
水口镇位于德化县东北部,东经118°2′,北纬25°42′,与仙游、永泰、尤溪三县交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湖坂村,海拔250米,距县城46公里,距省…[详细]
赤水镇位于德化县城西北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赤水街,海拔970米,距县城33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90.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38.42亩;…[详细]
上涌镇位于德化西北部,东经118°09′,北纬25°43′,海拔600~900米,年平均气温16~18℃,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1600~2000毫升…[详细]
葛坑镇位于德化县北部,东与杨梅乡接壤,西与汤头乡交界,南与上涌、桂阳乡相连,北与尤溪县坂面乡毗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葛坑村。全镇土地总面积127.22…[详细]
盖德镇位于德化县西南部,与永春县毗邻。乡政府所在地——盖德村,海拔550米,距县城6.3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92.11平方公里,有83个自然村,20个…[详细]
美湖镇位于德化县西南部,与永春、大田两县毗邻,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小湖村,距县城35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93.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14亩,有56…[详细]
杨梅乡位于德化县西北部,与尤溪、永泰两县接壤,是德化县也是泉州市最边远的乡镇。乡人民政府驻杨梅村,海拔620米,距县城76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106.…[详细]
汤头乡位于德化西北部,与大田、尤溪两县毗邻,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汤头村,距县城58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下辖汤头、汤垵、岭脚、格中、草村…[详细]
桂阳乡位于德化县北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桂阳村,距离县城68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122.69平方公里,共73个自然村。辖9个村民委员会,设69个村民…[详细]
国宝乡位于德化县中部略偏西南,与浔中镇、雷峰镇、赤水镇和盖德乡毗邻,是县城通往西部乡镇的“门户”。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佛岭村国宝洋,距县城24公里。全…[详细]
大铭乡位于德化县西部,闽南游览名胜九仙山的西侧。乡人民政府驻大铭村,海拔820米,距县城35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76.4平方公里,下辖大铭、联春、金黄…[详细]
春美乡位于德化县西部,距离德化城关57公里,与汤头、大铭、美湖及大田县的湖美、华兴、济阳、屏山等乡镇交界,土地总面积134.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