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 |
因此段闽江又称台江(南台江、白龙江)得名;另说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被封闽越王,在大庙山建台,题词: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故名。 [详细] |
因仓前山(藤山)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区因地处仓前山得名,明洪武年间在藤山北麓建盐仓,俗称盐仓前,遂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 [详细] |
1913年3月由闽县、侯官县合并,取首字为名;据《中国地名辞源》:闽县因闽江得名;侯官县原作候官,以西汉曾在此设候官得名,清朝以后,通作侯。 [详细] |
唐武德六年(623)析闽县地复置温麻县,同年改现名;以“城域大江前横,盈盈如束”而得名;据明《寰宇通志》:连江在县治南,东流入海,县名连江以此。 [详细] |
曾名永贞县、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改现名,以境内罗江(罗川,今罗源溪)属一源三分流之一而名;据《罗源县志》:因县境有一小水名罗川,古称罗江,源出县西境,东南入海,县以此命名。 [详细] |
五代梁乾化元年(911)由梅溪县更名,以梅溪与闽江汇合,江水浊溪水清,故名;据《八闽通志》:县溪与大江汇,江水浊而溪水清,故名。 [详细] |
唐永泰二年(766)析侯官县、尤溪县始设永泰县,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年号为县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因避宋哲宗陵讳更名永福县,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同名而复名;并寓有永远安泰之意。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