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重庆市 > 巫溪县

重庆市巫溪县

地名:巫溪县隶属:重庆市
行政代码:500238代码前6位:500238
长途区号:023 邮政编码:405800
车牌代码:渝行政级别:县
人口密度:97人/km2
辖区面积:401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8.87万人

地名由来:因地处大宁河 ( 古称巫溪),故名。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巫溪县老鹰茶(其他类)入选。

2021年9月,巫溪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8月,巫溪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巫溪县人口数量为38.87万人,位列重庆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99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巫溪县位列第78名。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巫溪县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巫溪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巫溪县入选。

+查看更多巫溪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东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临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西与重庆开县、云阳接壤,北连重庆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地跨东经108°44′—109°58ˊ、北纬31°14ˊ—31°44′。全县幅员403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48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2万人。巫溪既是国务院公布的沿江开放县,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县。

巫溪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拥有突出的资源比较优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峡郡桃源”美誉;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矿产资源相对富集;生物资源优势明显,中药材量大质优,农副特产品绿色无污染。党参、药花蜜、淀粉、老腊肉、干果、高山返季节蔬菜、鹿茸等产品是理想的绿色食品。

二 历史沿革

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境内重岗复岭,溪流纵横。因历代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故政区迭更,隶属多变,县、郡、监、州,沿革纷呈。

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远在唐虞,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诞育了上古时之巫咸、巫臷文化。

夏、商、周三代,因巫盐为王朝侯国所倚重,《尚书·牧誓》记载,巫盐销及于庸国辖地,渝陕鄂边"盐大道"始于此时。

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战国时,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明《一统志·山川》)。

秦汉巫县置盐官;汉立北井县,大举开发巫溪盐泉,沿巫溪岩岸凿孔建栈道270里(旧称),于东汉永平七年(64),曾引泉至巫山(《舆地广记·图经》)。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险,堪称奇迹。现仍见宁河两岸方孔万余。

南北朝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几绝。然巫盐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区,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废郡入大昌县。

开皇五年(585),在县东南50里建青霞观,此为史载最早的道教入县。

元裁县立大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州立县,清康熙六年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复设大宁县。

巫溪地方数千年间虽历经改朝换代,但少受战乱兵祸,几度繁荣,熙宁间(1068--1077)岁额盐400万余斤,外销秦楚,兼及川西。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田赋不满六百石,借商贾以为国"。

民国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

1949年12月14日巫溪解放。

三 行政区划

全县有正副县级机构5个,党群机构18个,人大政协机构2个,检察审判机构2个,政府机构27个,正科级事业单位15个。

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现辖城厢镇、凤凰镇、宁厂镇、上磺镇、古路镇、文峰镇、徐家镇、白鹿镇、尖山镇、下堡镇,菱角乡、胜利乡、大河乡、天星乡、长桂乡、峰灵乡、蒲莲乡、塘坊乡、朝阳洞乡、鱼鳞乡、乌龙乡、田坝乡、中岗乡、通城乡、兰英乡、花台乡、双阳乡、天元乡、中梁乡、土城乡。

四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巫溪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8845亩,园地19110亩,林地3510000亩,草地477000亩,工矿用地20310亩,交通用地24210亩,水域用地71070亩,未利用土地1024636.7亩。在568845亩耕地中,田44355亩,土524490亩;未利用土地亩中,荒草地813808.5亩;林业用地5016447亩中,有林地2841451.5亩,灌木林606183亩,疏林地316680亩,未成林造林地212787亩,宜林荒地1026924亩,难利用地12421.5亩。

(2)矿产资源:

巫溪县共发现矿产18种,104处,探明储量的8种,开发利用的32处。主要矿种有:

①煤:全县有煤产地48处,已开采利用的有20个煤矿,地质储量达7000万吨,其中含硫高的煤近6000万吨。

②石灰石:总储量1.5亿吨以上,可生产高标号水泥和优质电石的储量有6100万吨。

③盐卤:总储量为8.38亿立方米,经化验分析,矿化度高,质量好,富含40多种稀有元素。

④工艺大理石: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主要产品有墨玉,地质储量305.23万立方米;菊化石,地质储量7500立方米;云霞石,地质储量25万立方米;紫红石,地质储量25万立方米。

⑤古生物化石:经化验鉴定,沉积于43800万年以前,地质储量为311.1万立方米。

⑥磷矿:探明储量406.45万吨。

⑦黄铁矿:总储量2830万吨,可采1996万吨。

(3)水利资源:

巫溪县有大宁河等15条主要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年均降水总量56.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34.6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86.02万立方米,人均6900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14.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1.34万千瓦,至2001年底仅开发利用1/10。全县各类蓄引提水工程162处,引水量2853万立方米,有效灌面6.07万亩。其中,水库有效库容94万立方米;中型引水堰一条,年引水总量1287万立方米,小型1003条,年引水总量1102万立方米。

五 经济概况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保持较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7644万元,比上年净增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4%。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706万元,比上年增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45万元,增长12.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41393万元,增长14.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2.3:25.8:31.9调整为42.1:25.5:32.4,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4498元,增长14.0%,人均GDP为2457元,增长14.5%。

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太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落后;重点产业支撑作用乏力,兴县支柱产业尚未形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城镇就业再就业困难,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大。

六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两基"攻坚稳步推进,2004年,有8个乡镇通过县上"两基"验收,全县实现"两基"达标的乡镇增加到45个,人口覆盖率达85.3%。教学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学校建筑面积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广厦工程8499平方米。教学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巫溪中学创重通过市专家组评估验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85.3%。

全县有各类学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74所。全县在校中学生2665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31人,在校小学生54288人。全县共有教职工人数4042,其中专任教师总数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学生17695人,中小学毕业生人数16077人。有幼儿园13所,幼儿在园人数10456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政府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6个乡镇卫生院排危,启动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疾控中心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有25个乡镇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了部分医药减免。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持续下降,住院病人治愈率、好转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4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5个,卫生技术人员949人,病床数522张。医疗设备万元以上总台数92台,其中50万元以上10台,新增3台。全年总诊疗70.0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15万人次。其中,门急诊人次70.02万人次,入院治疗13225人,出院人数13217人,住院病人治愈率38.35%、好转率55.16%、病死率0.95%。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广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全县2万多户农民能够收看到30多套电视节目,电视收视率达84.0%。完成县体育休闲中心规划,启动"两馆"建设前期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职-动会和第三届巫文化艺术节,文化市场及新闻出版市场整顿、"扫黄打非"、"网吧"整治、禁毒禁,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旅游资源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东依神农架、武当山,南接大、小三峡,西通重庆、成都,北望安康、西安,既是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奉节-巫溪-巫山"金三角"环线的重要支点,又是西安----三峡南北陆路旅游大通道的桥头堡和鄂西北进入三峡的捷径。巫溪县是国务院公布的三峡库区沿江开放县,全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4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46.7万。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地杰人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巫溪素有"峡郡桃源"美誉,全县旅游资源以有"天下第一溪"之称的大宁河风景区为轴线,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市级风景名胜区)和阴条岭市级自然保护区(市级森林公园)为东西两翼,构成如雄鹰展翅的7大景区(大宁河风景区、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红池坝景区、宁厂古镇景区、大官山景区、朝阳石林景区、团城幽峡景区)180多个景点(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景点33个),涵括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国家标准》中的所有8个主类,31个亚类中的28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的143个类型。旅游资源不仅赋存丰富,单体数量、景类、景型、景段都在重庆市和大三峡区域所有县(区、市)中名列前茅,而且组合优良,禀赋优越,特色浓厚,富于原始性、神秘性、古朴性、异质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其森林草场,冰雪天象,巫文化,悬(岩)棺、栈道、野人"三谜","绝世奇观"夏冰洞,"世界名泉"宝源山盐泉等在区际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垄断性和最优性。

巫溪是大三峡腹地最原始、最神奇的一方净土,是新三峡旅游格局中的"三峡生态明珠,巫巴文化故乡"。到巫溪,可以感受最原始的异质文化,追寻最亲近的纯净自然;来巫溪,可以体味原生原态原始风情,触摸灵山灵水灵巫文化。巫溪是大三峡区域及渝、陕、鄂边区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生态旅游、文化寻根、科考探险的最佳目的地。

重庆三峡博物馆
宁河街道

宁河街道因境内有大宁河而得名。宁河街道…[详细]

柏杨街道

柏杨街道因流经河流有柏杨河而得名。柏杨街道…[详细]

城厢镇

巫溪县辖镇,县府驻地。东汉以来,为历代监、州、县驻地。民国年间设城厢镇至今。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4.5万。公路与陕西省和 ? 巫山、 i 奉节、…[详细]

凤凰镇

凤凰镇辖地,清朝时属通城里三甲。民国时为第一区凤凰乡。1949年12月解放,隶属不变,改保为村。1953年划乡建政,把凤凰乡分成凤凰、玉皇、堑场、白杨…[详细]

宁厂镇

巫溪县辖镇。我国早期制盐地之一。清属石门里,民国置宁厂镇至今。位于县境北部,与湖北省竹溪县双桥乡连界,距县府10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0.8万。…[详细]

上磺镇

巫溪县辖镇。清属羊桥里十二甲,民国置上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26公里。面积50.2平方公里,…[详细]

古路镇

巫溪县辖镇。清属羊桥里十四甲,民国置古路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31公里。面积59.2平方公里,人…[详细]

文峰镇

巫溪县辖镇。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清属通城里十六甲,民国置文峰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9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46公里。面…[详细]

徐家镇

巫溪县辖镇。清属石门里八甲,民国置徐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8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与湖北省竹溪县桃源乡相邻,距县府36公里…[详细]

白鹿镇

巫溪县辖镇。清属石门里八甲,民国置白鹿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东溪河东岸,距县府31公里。面积91平方公…[详细]

尖山镇

巫溪县辖镇。清属通城里十六甲,民国置尖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83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详细]

下堡镇

巫溪县辖镇。清属石门里七甲,民国属西宁乡,1953年置下堡乡,1961年建石门公社,1981年更名下堡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北…[详细]

峰灵镇

巫溪县辖乡。清属羊桥里十甲,民国置谭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峰灵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35公里。面积64.7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公…[详细]

塘坊镇

塘坊乡位于巫溪县西部,距巫溪县城35公里,渝巫路横贯其中。新塘坊由原塘坊、梓树、兴寨三乡合并而成,全乡幅员面积96.43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详细]

朝阳镇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十六甲,民国置朝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朝阳洞公社,1983年改朝阳洞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69公里。面积68平…[详细]

田坝镇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十六甲,民国属尖山乡,1953年置田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96公里。面积32.2平方公里…[详细]

通城镇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十五甲,民国置通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1万。县道城厢…[详细]

菱角镇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第五甲,民国属白赶乡,1953年置民主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菱角公社,1983年改菱角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21…[详细]

蒲莲镇

巫溪县辖乡。清属羊桥里十甲,民国属谭家乡,1953年置蒲莲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48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详细]

土城镇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九甲,民国属汤家乡,1953年置土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西溪河上游,距县府70公里。面积66.…[详细]

红池坝镇

500238118001 121 小河居委会 500238118201 220 中岗村委会 500238118202 220 兴合村委会 500…[详细]

胜利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四甲和五甲,民国属凤凰、白赶两乡,1953年置胜利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33公里。面积6…[详细]

大河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七甲,民国年间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大河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17公里。面积31.7平方公里,人口0.6万。县…[详细]

天星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七甲,民国属宁厂镇,1953年置中河乡,1958年建中河公社,1981年更名天星公社,1983年改天星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详细]

长桂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七甲,民国属百步乡,1953年置长桂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65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详细]

鱼鳞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九甲,民国属铜罐乡,1953年置鱼鳞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与陕西省镇坪县华坪乡连界,距县府60公…[详细]

乌龙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九甲,民国属铜罐乡,1953年置乌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与陕西省镇坪县华坪乡相连,距县府69公…[详细]

花台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十五甲,民国属丛树乡,1953年置石龙乡,1961年建石龙公社,1981年更名花台公社,1983年改花台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详细]

兰英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十五甲,民国属白果乡,1953年置青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兰英公社,1983年改兰英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46…[详细]

双阳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通城里十五甲,民国属白果乡,1953年置双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与湖北省房县、竹溪县、竹山县连界,距…[详细]

中梁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九甲,民国属汤家乡,1953年置中梁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西溪河中游,距县府56公里。面积123…[详细]

天元乡

巫溪县辖乡。清属石门里九甲,民国属汤家乡,1953年置天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西溪河上游,距县府70公里。面积80平…[详细]

红池坝经济开发区

红池坝位于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古为万顷池,是楚国重臣春申君的故居,是中国远古“巫文化”、“盐文化”发祥地。林草覆盖率85%,海拔1800-2630米,…[详细]


以下地名与巫溪县面积相当:
到巫溪县必去著名景点

巫溪县相关名人

巫溪县特产与美食
巫溪县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重庆市行政区划:
巫溪县导航
  • 巫溪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