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武平镇 | 隶属:丰都县 |
行政代码:500230114 | 代码前6位:500230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820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03.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762人 |
人口密度:约4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武平镇因宋时,当地民众组织武装平息匪乱而得名。
基本介绍:
丰都县辖镇。1935年置武平乡,建国后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太平乡并入建武平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5公里。面积203.7平方公里,人口2万。丰(都)磨(刀洞)公路终点。辖磨刀洞、铁匠岭、通糖湾、清水、山羊溪、龙坦坝、周大湾、交战坝、坝周、新和场、殷家坝、漩石沟、唐家湾、百节、狮子岩、瓦泥坪、石庙沟、峰子山、金香坝、茅林沟、下坝、后坝、中坝、沙坝、双流坝25个村委会。有以酿酒、建材、运输、煤矿、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牛、羊为主。特产黄连、天麻、茶叶、魔芋、五倍子、弥猴桃等。.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境域属崇德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武平乡,乡公所设在吉星场。
1953年5月,由武平乡析设坝周、漩石乡。
1955年,坝周、漩石、茶园多(河面乡划出)并入武平乡。
1958年,武平乡改设武平公社。
1983年,武平公社改为武平乡。
1992年3月,武平乡改设武平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雪玉山社区是重庆市丰都县武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寨门下有一洞,每当久晴欲雨或者久雨欲晴时,便能听到洞内有沙沙的磨刀声传出,得名磨刀洞。…[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抬着菩萨和祭品在庙里周游求雨,得名周大雨,后改为周大湾。…[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两个小集市合并为一个集市,得名新合场。后谐音演变为“新和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地势较平坦,面积较大,且最早在此居住的周姓人家居多,得名坝周。为组织开展本村群众自治事务而设立坝周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旋石沟原名叫做乱石沟,因为此地有很多的石头,得名旋石沟,后因方言读音为“漩石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前该地开办过瓦厂,得名瓦泥坪。撤区并乡以前属于河面乡,叫新华大队。1983年,改为瓦泥坪村,设立瓦泥坪村村民委员会,该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境内有一条小溪流过,溪边的学校上方曾建有一座山羊庙,庙里雕刻着一只山羊,得名山羊溪。…[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山上松树成林,远看上去像一个大蜂窝,得名蜂子山。…[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曾经有种叫百节竹的竹子在此地生长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