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道太乡 | 隶属:龙泉市 |
行政代码:331181204 | 代码前6位:331181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8 | 邮政编码:323000 |
车牌代码:浙K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5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69人 |
人口密度:约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以道路通泰之音,寓含安泰,民安之义得名道太。
基本介绍:
道太乡位于龙泉市城东北,仙宫湖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倾斜。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0多座,崇山峻岭盘据,山峦起伏交错,峡谷溪涧纵横。瓯江源头的龙泉溪穿境而过。全乡面积351平方公里,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乡镇。乡人民政府驻地大白岸村,距龙泉市区25公里。东与云和县相邻,南与安仁镇和塔石乡相连,西与龙渊街道的凤呜和城北乡接壤,北与松阳县交界。道太乡水电资源非常丰富。六十年代,建有大白岸一级电站和二级电站,还在道太溪的岭赤和大石溪的西坑下建有两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00千瓦。八十年代,省建紧水滩电站,龙泉溪道太乡段成为紧水滩库---仙宫湖。为支援国家建设,道太乡经过紧水滩水
荣誉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道太乡为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街道)。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道太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07年12月,道太乡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第十一批浙江省教育强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源口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道太乡源口村西北约3公里。1982年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龙窑长约97米。出土瓷器可分粗、细二类,器形有
历史沿革:
清属龙泉乡(又名建德乡)廿一都地。
1912年为北乡,1914年为下北乡。
1933年设道太区,辖39个乡,道太村为区公所驻地。
1938年调整乡镇编制,道太区辖10个乡,1940年又调整为8个乡,1947年7月调整为6个乡。
1951年土改时划小乡,道太区辖黄鹤、盛溪、上东、雁川、雁岭、道太、宝供、双平、升平9个乡。
1953年,建立城北区,黄鹤、盛溪、上东3个乡从道太区划归城北区,道太区辖6个乡。
195
道太乡位于龙泉市城东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0多座。全乡面积351平方公里,大白岸村是道太乡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距龙泉市区25公…[详细]
龙泉市道太乡荷上畈村距市区46余公里,在乡道洋松线过村而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29户,472人,其中有劳动力250人。山林总面积18000余亩。是…[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末元初龚姓始居,原名龚村,因方言谐音改今名。…[详细]
道太乡锦安村位于龙泉市道太乡西北面,与城北乡相邻。…[详细]
源口村:由原蛤湖、源口、前濑、丁江等4村合并而来。…[详细]
夏安村 龙泉市道太乡夏安村距市区74余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81户,301人,其中有劳动力150人。山林总面积15000余亩。夏安是全省低收入农…[详细]
龙泉市道太乡际头村距市区80余公里。全村有农户174户,634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65户,260人,在四川成都经商达31户,116人。全村有耕地面…[详细]
王庄村是紧水滩水库移民村,现有农户66户,246人,辖4个村民小组,2009年人均收入5388元,2010年王庄村被列入创建市级生态村。…[详细]
雁川村:由原杨梅岭、坑口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凤山村:由原山石坑、灯山、梨垟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雁溪村:由原盛户、乌狮、毛圩、沈际等4村合并而来。…[详细]
采用外翁村、垟头村各取一名。1951年为道太乡第四行政村,1961年改垟头大队,1984年5月改垟头行政村,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划道太乡。195…[详细]
新和村:由原新地口、何山头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和兴村:由原青田坑、朱山下、半坑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两村位于仙宫湖源头,取名仙源。1951年为宝供乡第五行政村,1961年改称符畬大队,1984年5月改符畬行政村,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划道太乡。1…[详细]
双平村:由原李村、考坑、吴庄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安平村:由原西坑下、坞石玄下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黄金坑村:由原上坑、上横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原地名大苏村、流地村各取一字。1951年为双平乡第六行政村,1961年改称流地大队,1984年5月改流地行政村,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划入道太乡。…[详细]
此虾体色青绿,间有棕色斑纹,体形长而圆鼓,喜生活在溪涧水域,多聚子草岸边,因龙泉道太地处仙宫湖边,境内溪流纵横,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青虾繁殖生存,且产量高,名气大,故叫道太青虾。青虾可食部分比率较大,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