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恩乐镇 | 隶属:镇沅县 |
行政代码:530825101 | 代码前6位:530825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9 | 邮政编码:666500 |
车牌代码:云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01.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8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傣语原名“哼弄”,“哼”为船,“弄”为大,“哼弄”意为地形似大船,后转音为“恩乐”。
基本介绍:
恩乐镇位于县境中部,哀牢山与无量山的天然分界线把边江上游的恩乐河段两岸,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恩乐为者乐甸长官司地,先后设过长官、册、厅、府、县,素有桃花城之美谥,东接三章田乡、者东乡、东南邻墨江县团田乡,南连古城乡,西毗按板镇和勐大镇,北界为景东者后乡。全镇总面积501.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9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达24787人(其中农业人口14096人)。 恩乐镇属典型的立体型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全镇平均海拔2010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0%左右,有耕地面积25130亩,其中水田9932亩,旱地15198亩,森林面积52.3万亩,
历史沿革: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为者乐甸长官司地,先后设过长官、册、厅、府、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设流官,者乐甸长官司改为恩乐县,属镇沅府。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改为镇沅直隶厅,裁恩乐县。
民国元年(1912年),设恩乐县佑。
民国二十年(1931年),裁撤。
1950年,设恩乐区。
1958年冬,公社化时改为公社。
1959年,划归景东县。
1961年春,又划回镇沅县。
1962年,复为区。
1968年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县城由按板镇搬迁至恩乐镇后,县委、政府决定新县城设立城关居民委员会,加强城区居民的管理,驻地永丰小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4年县委在此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第一社——“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1984年春体改时将先锋大队改为恩乐镇,“先锋”一名成为历史地名。20…[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千家寨2700年世界野生茶树王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傣语地名,“恩乐”即地形似大船。村委会原驻地恩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为了团结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取名“团结农业社”。…[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2年建立乡政府时,群众说“解放了!江山属于人民的”,故而取名民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成立农业社,认为只有勤奋劳动,才能改善人民生活,取名“勤劳农业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成立农业社,取名“五一农业社”。…[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文”即寨,“旧”即细腰形,“文旧”即细腰子山形处的寨子,因村民委员会境内有文旧河,故得名文旧。…[详细]
玻烈村隶属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地处恩乐镇南边,距恩乐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便利,距县城15公里。东邻墨江,南邻古城…[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大平掌社、刘家箐、跌马箐属文旧乡,水坝头、大竜河属勤劳大队,1984年春体改由文旧划出三个生产队,勤劳划出2个生产队,新组建为大平掌彝族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傣语地名,原名“户兴”,“户兴”即为小河头石头多,后转音为复兴,故得名复兴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