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格宜镇 | 隶属:宣威市 |
行政代码:530381102 | 代码前6位:530381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4 | 邮政编码:655400 |
车牌代码:云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5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格宜系彝语地名。格指大箐,尼是深。其含义为深茂的大箐。后写为格宜,镇以此得名。
基本介绍:
格宜镇地处宣威市东北部,东北与宝山镇、文兴乡接壤,东南与田坝镇、东山镇隔格香河相望,西与龙场镇毗邻,北与乐丰乡、阿都乡相接,镇政府驻地距市区42千米。国土面积250.2平方千米。辖龙山、法戛、旱稻、得马、大坪、启文、白泥、大兴、石磨、陆村、翠华、龙泉、米茂、华泽14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193个自然村。年末有人口总数20536户63929人,其中男33795人、女30134人;非农业人口4993人、农业人口589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55人。耕地面积6266.67公顷,人均耕地1007.16平方米。有森林面积13106.67公顷,森林覆盖率48.51%。境
文化旅游:
尖角洞是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人遗址,位于集镇南500米处的小红山腰部,系石灰岩溶洞。1983年7月,文物普查组在洞内发现一批石器和陶片,并采集石器3件,石锛6件,穿洞石刀1件,打制石器
六六起义纪念碑位于宣威市格宜镇第一中学校园内。纪念碑坐西向东,由底座、基座、碑身、碑帽及碑顶雕塑组成,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纪念碑底座和基座均为混凝土浇筑。碑身厚1.3米、宽0.81米、高6
历史沿革: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石梁县。
明、清带,属遵化里。
1918年,设中北区。
1938年,设第三区。
1950年6月,改为第二区。
1958年10月,辖启文、翠华、龙林、志嘎4中公社。
1961年8月,改为格宜区。
1970年,改格宜公社。
1973年3月,分出龙场公社。
1984年,改格宜区,划出塌土乡归文兴区。
1987年12月,撤区设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村委会北面有一个天然小湖,1933年在湖边创立启文中学,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子右侧有一个挖白泥的洞井,旧时洗浆衣服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北面有一山蜿蜒似龙,故名。1949年前属龙场乡;1950年属格宜区龙海乡;1953年属二区龙海乡;1958年属启文公社龙海管理区;1961年属格宜…[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法嘎村是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格宜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过去种旱稻谷出名,故名。1949年前属龙场乡;1950年属格宜区得马乡;1953年属二区为得马乡;1958年属志嘎公社得马管理区;1961年属格宜区启…[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解放初建大兴乡,现沿用,故名。1949年前属宝山乡;1950年属格宜区大兴乡;1953年属二区为大兴乡;1958年属启文公社大兴管理区;1961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驻地东侧一山似猫形,称石猫山,后来演变为石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陆姓先居于此,故名。1949年前属于宝山乡,1950年至1952年属格宜区大兴乡;1953年至1957年属二区大兴乡;1958年至1960年属启文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当地生长翠竹,故名。1949年前属备木乡,1950年至1952年属格宜八区卓兴乡。1953年至1957年属二区翠华乡,1958年至1960年属翠华公…[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密茂姑”,彝语,“密”为地,“茂”为竹子,“姑”指箐边,意为箐下边竹林之地,汉字记为米茂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备木,因位于河谷,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1917年改名华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有一龙潭水常年不干,称龙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含义为宽阔处彝族土官驻兵之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山腰一片平地上。驻地小卡基,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