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西镇 | 隶属:通海县 |
行政代码:530423104 | 代码前6位:530423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7 | 邮政编码:652700 |
车牌代码:云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5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唐初贞观六年(623年),置西宗州,领三县,河西居其一,河西之名自此始。
基本介绍:
一、地理位置
河西镇位于通海县西北部,北纬24°09′,东经102°39′,纬度跨度24°05′~24°04′,经度跨度102°30′~102°42′,南北长17.7公里,东西宽19.4公里,总面积188平方公里。海拔落差451米,最高点为螺峰山顶(2441米),最低点在改水沟村委会螺蛳甸村(1490米)。镇政府驻地河西社区居委会海拔1800米,距县城12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是历代县治所在地,为玉溪市四大古城之一,古有“儒学名邦”之誉称。东与四街镇、兴蒙乡接壤,南连九街镇,西与峨山县、红塔区交界,北与江川县毗邻。
二、自然地形、地貌
河西镇处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内缘,
荣誉排行:
2019年1月,河西镇入选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4年7月,河西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河西大兴福寺位于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城)中,座西向东,一进院,由大门、两厢、大殿组成,占地530平方米。大兴福寺建于元朝末年,据《河西县志》载“洪武间旧有福寺”,经明·天顺、清·康熙、光绪间
河西文庙: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内东南部,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治所迁此后重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大修。占地9000多平方米,大成殿,五间通宽19.2米,进深11.3米,高
马克昌故居位于通海县河西镇汉邑村191号,年代为清末。2023年12月,被认定为玉溪市第一批市级革命遗址。
马家大院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大回村,是民国初年由马帮商人马同柱、马同宽四兄弟及其父亲马原武共同创建的。大院由三座宅院组成,总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和院落之大实属罕见。马
历史沿革:
秦始皇时,河西镇境域属直兰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益州郡。
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年)至晋,属兴古郡。
唐贞观六年(632年),置西宗州,领3县,河西居其一。
成通年间(860至873年),南诏置通海都督(今秀山街道),河西属通海都督,为步雄部。
南诏大理国期间,河西为37蛮部之休腊部。
元朝时期,改为西河州,延祐时改为兴烈县,泰定时期,改名河西县,属临安路。
明朝时期,沿称河西县。
崇祯六年(163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位于所流经玻璃河的西部而得名“河西”;现社区居民委员会驻于此。…[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子位于螺蜂山(又名螺髻山)下,山形象妇女发髻而得名螺髻村。现村委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戴文指居民点名称,为戴家营和文家营村,该村委会驻地文家营。…[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距县城(原河西县)近在咫尺之意而得名“寸村”,原村委会驻寸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子在原河西县城下且是回族村落,故名。1984年前属寸村大队;1984年后从寸村划出称下回村大队;1985年称下回乡;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称下回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祖先到此湖边一个石山嘴子上定居,此地一片海滩,东、南、西三面芦苇丛生,石山环绕而得“石山嘴”,现村委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在此建村先祖解守,江苏省句容县人,明朝随建文帝(惠帝朱允炆)逃难来滇,后流亡休腊县(即原河西县)先生村,后因县址由螺髻迁来现在河西建盖衙门,占用解姓房…[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很早以前,这里是片沙滩,附近是草场,放牧牲畜,建房中心以便管理,人家逐渐增多,形成村落,故名甸心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头龙潭上有一石壁,倒映潭中如碧玉得名石碧村,现村委会驻石碧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绝大部分都是回族,且村子规模相对小回村较大而得名“大回村”。现。…[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南京受旱灾,实施移民,汉人迁移来此居住,附近彝人都来此赶集,称为汗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居住的多为回族,且相对于大回村该村较小而得名小回村。现村委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地名。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元人为防御诸蛮,曾在此设过都督元帅府,并建有烽台做关卡而得名曲陀关,后在此建村沿用“曲陀关”命名;现村委会驻地曲陀…[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有一条河,水清澈透明,故名清水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昔年境内改过一条1.5千米长的水沟得名改水沟,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