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火德红镇 | 隶属:鲁甸县 |
行政代码:530621106 | 代码前6位:530621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0 | 邮政编码:657100 |
车牌代码:云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0.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9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归流时,清军小头领王朝龙率兵克服此地,受封“昭武校尉”,治方圆村寨,为感谢朝廷的“洪恩大德”,便将此地定名恩德洪,也称大德宏。1925年,鲁甸县长石联奎因案到此.认为时已民国,旧名应改,便据该地置于县境之南,南方在“五行”内属火,遂改称火德红。
基本介绍:
火德红镇位于鲁甸县西南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1.5公里。全镇有国土面积90.96平方公里,辖5个村1个社区,107个村民小组,6316户23357人,居住着汉、回、彝、苗、布依五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76人;有耕地面积2070.33公顷。全镇北高南低,山高坡陡,最高海拔2496米,最低海拔1100米,海拔相差1396米,属典型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雨量约800mm,无霜期200天左右。2018年,全镇实现经济总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余元;粮食总产量达73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1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368元,同比
历史沿革:
1951年,属二区(大水井)。
1958年,建星火公社。
1962年,单独置区,改火德红区。
1969年,改火德红公社。
1983年,复为火德红区。
1988年,改火德红乡。
2012年9月,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雍正八年,清军昭武校尉王朝龙率兵领居该地,为感朝廷洪恩大德,王朝龙将该地定名恩德洪,民国十四年,清朝灭亡,鲁甸伪县长石廉国到此地办案,他说归名应改,…[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鹊落”为彝语,意为漏水洞,因该地现为积水海子,故而得名鹊落。…[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八年,李姓人家首迁,居住在一个偏斜山坡上,以李姓命名为李家山。…[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在银厂沟边开矿炼银,故名银厂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此地盛产土靛,用靛蓝箩筐运往昭通销售,而得名篮筐,后“蓝”公章上误音刻为“南”。沿用南筐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年间,该地系壮族人居住,用木制梭子孔机车织麻布,故得名机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