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腊勐镇 | 隶属:龙陵县 |
行政代码:530523104 | 代码前6位:530523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5 | 邮政编码:678300 |
车牌代码:云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9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5万人 |
人口密度:约9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腊勐”为傣语,意为怒江坝对面之地。
基本介绍:
"腊勐乡地处龙陵县城东北部山区,位于北纬24°37′07″至24°47′30″、东经98°51′58″至99°02′30″之间,距县城53公里。东隔怒江与施甸县相望,西与镇安镇相邻,南与碧寨乡相接,北与隆阳区毗邻,老320国道贯穿其境,境内有著名的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战役遗址,在世界上素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
全乡国土面积191.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125个村民小组,4780户、2089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0185人,占总人口的96.6%;境内居住着汉、傈僳、彝、傣、白、景颇、德昂7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54人,占总人口的2%,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全乡耕地总
荣誉排行: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出炉,腊勐镇上榜。
历史沿革: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成立腊勐喧,辖今腊勐一部分区域。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一部分区域属潞江长官司,另一部分属归顺乡约。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八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一部分属潞江乡,另一部分属自强乡。
1950年3月,属第一区。
1958年9月,属碧寨公社。
1959年10月,成立腊勐公社。
1962年12月,改腊勐区。
1969年5月,更名东升公社。
1971年6月,复为腊勐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腊勐,属傣语,意为潞江坝对面之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松山,位于大松山平缓地段处的山村。明朝中期得名松山。1959年为新平管理区;1963年更名为新平公社;1972年改设松山大队;1984年改为松山乡;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垭口,位于大松山西南坡鞍部的山村。明天启二年(1622)得名大垭口沿用至今。1950年至1967年与松山村合称新平公社;1968年与松山村分社为大垭…[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长岭岗,位于大山梁上(当地人俗称山梁为岭岗)的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坐落于打香坡北山臂中部,故名。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1972年就叫中岭岗。1972年为中岭岗大队;1984年改为中岭岗乡;1988年改为中岭岗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和村,意义新中国的和平村寨。1950年后得名新和。1959年为新和管理区;1963年更名为新和公社;1979年为更名为新和大队;1984年更名为新和…[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沙子坡,位于沙子坡(砂石较多的山坡)上的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旁有一狭长树林茂密的山洼,故名。箐,泛指树林茂密的山谷。…[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泥塘街子,位于一个白色泥水塘边的集市,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个流量较大的冷泉(俗称龙塘),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