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县街街道 | 隶属:安宁市 |
行政代码:530181009 | 代码前6位:530181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1 | 邮政编码:650300 |
车牌代码:云A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2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8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94人/平方公里 | 海拔:1860米 |
下辖地区:2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县街街道因元代在该地置三泊县;该地是三泊县城址,称那陇城,故名。
基本介绍:
县街街道地处安宁市西南部,东与晋宁区、西山区、金方街道接壤,西连易门县,南与八街街道毗邻,北与草铺街道和连然街道相连。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距离昆明市主城区40公里,距安宁城南部8公里,平均海拔1860米。
政区划分 现辖县街、下元良、雁塔、鸣矣河、甸东、耳目、王家庄、石庄、双村9个村民委员会和石江社区、县街社区、宁泊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共有55个村(居)民小组。
人口数量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县街辖区人口总数达91454人,其中,户籍人口数28161人,辖区5所高校师生63293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1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2千米,总面积2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县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县街街道被确定为2023-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滇剧)。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县街街道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为连然县、安宁县(州)辖地。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现县街街道一带设置三泊县,属昆阳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安宁县第废团保局改称第四区(云龙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奉命废区制,扩大乡镇组织,第四区编为珍泉镇和云龙镇。
1950年3月20日,珍泉镇和云龙镇改为第三区;同年5月,改名龙泉区;同年9月,改名第三区。
1956年10月,改为县街片。
1958年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08年1月2日成立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0年为石江乡,1954年为两元乡,1958年公社后为石江管理区,1984年改为石江乡,2000年村改后更名为石江村民委员会,2016年3月6日成…[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0年为白灯乡,属安宁市第三区所辖;1958年公社化后为白灯管理区;1984年为白登乡;2000年后更名为下元良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为白灯乡,属安宁市第三区所辖;1958年公社化后为白灯管理区;1984年为白登乡;2000年后更名为下元良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4月建立农民协会;1952年3月建立了乡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改为红旗公社礼义管理区;1961年3月分为雁塔、礼义两个大队;1962年3…[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为珍泉镇;1950年至1957年乡人民政府设在鸣矣河乡,属安宁市第三区所辖;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1962年调整规模红旗公社分为两个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鸣矣河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为鸣矣河管理区;1961年红旗公社分为鸣矣河、县街两公社,此间又把原鸣矣河管理区划分为双村、鸣矣河、甸东三个…[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前属县街管辖,为两保三甲,1950年至1953年7月成立耳目乡,1953年8月至1961年红旗公社成立划归礼仪村管辖,1962年红旗公社分两…[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于两个大队管辖,马厂属于二街乡,王家庄、大地村属鸣矣河乡;1955年至1957年成立马厂乡;1958年公社化为马厂大队,王家庄大队,属红旗…[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第三区所辖叫石庄乡;1958年公社化后又属红旗公社,随后石庄乡划为小石庄、山户、大石庄三个管理区;到1962年下半年因调整规模,红旗公社划…[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安宁县第三区所辖;1958年县街和鸣矣河成立人民公社,称红旗公社,鸣矣河属管理区;1962年县街与鸣矣河分开,成立鸣矣河公社,双村大队属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