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连木沁镇 | 隶属:鄯善县 |
行政代码:652122103 | 代码前6位:652122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95 | 邮政编码:838000 |
车牌代码:新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连木沁,维吾尔语,据《西域同文志》一书记载,连木沁又名连木齐木。连木:外燥内泞之地,齐木:有草之地。
基本介绍:
连木沁1958年8月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84年重新建立连木沁乡人民政府,1994年将连木沁乡改为连木沁镇。是一个以种植葡萄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镇,是吐鲁番地区最大葡萄主产区之一。
-地理位置
连木沁镇位于鄯善县西部,距县城21.8公里,东连戈壁与辟展乡毗邻,西与吐峪沟乡苏贝希村相接,南靠火焰山,北越兰新铁路与天山相望,312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本镇,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海拔300~400米。
-下辖
镇辖12个行政村,1个牧业队,61个自然村,共有农户7835户,总人口33520人,其中农业人口29607人,由维、汉、回、哈、蒙等6个民族组成。维族27239人
文化旅游:
连木沁烽燧,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连木沁乡汉都阿克都村东南约一公里,跻身吐鲁番盆地保存最完整、最壮观的烽燧行列之中,多是由土坯砌成,方形的基底,梯形的墙体,呈上小下大的布局,历史上,这里曾是烽火
历史沿革:
1944年连木沁为鄯善县仁和镇,1950年设第二区,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1984年更名为连木沁乡,1994年更名为连木沁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来源于汉语字义,即成立社区自治组织,通过服务居民,使居民们之间心连心、手拉手共建美好家园。根据组织形式命名为连木沁社区居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同心社区是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连木沁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来有一个高达30米的白土墩(古烽火台),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道路两边居民密集,形成一条长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以前只有4户人家。后来鲁克沁王将一部分人近到这里居住,比村发展较早,是原来的老汗都。故维语称艾斯力汗都。为了便于组织管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以前这个村坎儿井比较多,一共有8道(日浇地64亩),所以被称为汗都坎村。由于坎儿井多,人口也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组织管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布拉克阿勒迪村是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连木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40年本村只有少数几户人家,后面人们陆续迁移过来,形成小街市,取名为夏买里,1988年为了便于组织管理成立汗都夏村村村民委员会(另一说法是,据传这…[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尤库日买里系维吾尔语,意为上边村。根据组织形式命名为尤库日买里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原名“曲冈勒克尔(枣刺之地),早先这里的地埂上都长有小枣树,后演变为”曲旺克尔。为了便于组织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30年时,这里是一片草场,只有九户人家居住,因地处风沙地带,故维语称库木买里,意为沙子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连木沁巴扎村,故名。连木沁巴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连木沁坎村维吾尔语,“连木沁坎”意为潮湿草泥坎儿井,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个从哈拉和卓来的苏里糖素非达尼什满途径这里住宿,以后听说这个人还住过哈卡和卓和阿斯坦,连木沁阿斯坦合哈密阿斯坦等地,凡是他住过的地方都称阿斯坦,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牧业队是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连木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