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平和县旅游
平和县文物古迹介绍
1、
平和三平寺
三平寺坐落在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是闽南着名佛教古刹。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僧人杨义中在漳州紫芝山创建“三平真院”。这里群山环抱,林海绵绵;竹涛滚滚,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多姿,是人们游览、避暑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外国朋友、外籍华人、华侨、港台同胞和祖国内地的游客五六十万人。除夕之夜,三平寺更是被挤得……
2、
绳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位于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艺术风格的袖珍圆形土楼。绳武楼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圆楼直径43.8米,24开间,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楼高三层,第一层是客厅、厨房和一间卧室,每间都有楼梯……
3、
平和文庙
平和文庙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西街的平和县第二中学校园内。志书载,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王阳明)奉旨在闽粤边境征剿贼寇后,奏疏朝廷,请求在南靖县辖区内的河头大洋陂地方(今平和县九峰镇内)添设县治,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易……
4、
平和城隍庙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九峰镇东门内,城隍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祭祀的庙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系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创建,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1400平方米,……
5、
天湖堂
天湖堂在崎岭乡南湖村,原名庵寨,群山环抱,景致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水塘。相传有位仙人游至此地,恰逢中秋,只见湖堂映月,水清如镜,秋风送爽,景色优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由此,当地居民把庵寨称为天湖。天湖堂始建于宁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历代屡次修茸,主体建筑为二进皇宫式庙宇,座西朝东,……
6、
福塘建筑群
福塘建筑群位于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聚奎楼、亲睦堂等8处建筑组成。其中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为合院式民居,聚奎楼为土楼民居,亲睦堂为祠堂。该建筑群营造年代分别为清早、中、晚期,惟聚奎楼为……
7、
南胜窑址
南胜窑址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窑址主要集中在平和南胜、五寨两乡镇,因五寨原属南胜,故称“南胜窑”。南胜窑的产品以青花盘为代表,也生产碗、碟、瓶、杯、炉、罐等。纹饰多绘水草、鱼藻、飞禽、走兽、花卉之类,有的器物上还题写吉祥文字。60年代文物普查时,已在这一带发现古窑址。此后,福建省博物馆与平……
8、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年代为1927年。简介: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年10月,广州农-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
9、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
10、
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
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位于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年代为清。简介:由花砖宗祠、林氏大宗、龙头宗祠和绥丰宗祠组成。宗祠分前后两排排列,前排为绥丰宗祠,后排由东往西依次为花砖宗祠、龙头宗祠、林氏大宗。其中林氏大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以后陆续建设其他三座宗祠,占地面积1292.22平方米,建筑……
11、
庄上大楼
庄上大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约有300多年历史。土楼平面形状呈前方后圆,类似一个马蹄形,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土楼将一个近10米高的小山丘包围在其中,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占地34650平方米,是目前所知的土楼中占地……
12、
前山胡氏家祠
前山胡氏家祠位于平和县南胜镇前山村树下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红瓦祠堂,明代始建,清初重建。坐西朝东,平面呈矩形布局,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5平方米,由门厅、中天井、左右廊及大厅等组成,土木结构,悬山顶。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整体装饰亦涵盖木雕、石雕、彩画、泥塑及……
13、
铜陵黄氏宗祠
铜陵黄氏宗祠位于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榜眼府”,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扩建。坐东朝西,由泮池、照壁、牌坊式门楼、下厅、上厅和左右各一列横屋组成,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檩,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
14、
黄田土楼群
黄田土楼群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年代为清。简介:由咏春楼、联辉楼、聚顺堂、龙见楼、衍庆楼等5座土楼组成。建造年代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延续到清后期,为黄田曾氏族人合力兴建,占地面积约1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436平方米。其中,咏春楼为单元式圆角方楼,联辉楼、聚顺堂为单元式直角方……
15、
中湖宗祠
中湖宗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九峰镇大洋陂简介:又称曾氏始祖大宗,明弘治壬子年(1492)始建,明、清、民国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前有大埕和照壁,主体为前后两落硬山顶穿斗抬梁式建筑,两侧护厝,规模宏大。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保护范围:祠前埕向外延伸10米,后至后花台外5……
16、
侯山宫
侯山宫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简介:前身为敦和宫,因明正德九年(1514)书法家凡允临题匾“侯山玉壁”,故改名侯山宫。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由门楼、大殿和左侧碧云室组成,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侯山李氏第十三代孙李创早期渡台,清乾隆二十年(1755)回乡奉玄坛元帅到台设坛建庙,仍以“……
17、
九峰崇福堂
九峰崇福堂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复兴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又名罗寨庵,始建于元末,明洪武四年(1371)扩建,清多次重修。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563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6300平方米。由前殿、天井、主殿和庑廊组成。前殿明间内凹呈仪门建制,悬山顶。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设两缝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
18、
向文书院
向文书院位于平和县安厚镇白石村,年代为清。俗称安厚文祠、文祠庵、朱子祠。据《平和县志》记载,书院主祀朱熹和王阳明,配祀文昌君。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县令胡邦翰主持重修,次年落成,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特征。坐南向北,两层楼阁式建筑,歇山顶三川式屋面,面阔五间,进深……
19、
九峰追来堂
九峰追来堂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城西村,年代为清。简介:清雍正戊申年(1728)扩建,几经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由泮池、门楼、前厅、过水廊道、主堂等组成,占地面积1876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天井两侧设过水廊道相连。2013年,九峰追来堂被福建省……
20、
熏南楼
薰南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建筑总面积2675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两代人建了22年才落成。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成12个扇形单元,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天井及两厢廊组成,这种闽南风格的四合院,在公共性之外注重私密性,算是福建土楼中一种独特的格局。薰南楼整体规划布局……
走遍平和县
漳州市旅游景点
平和县文物古迹
平和县红色旅游
平和县十大景点
全部平和县旅游景点
平和县特产
平和县美食
平和县地名网
平和县名人
平和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平和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鏃呮父鎼滅储
[第1页]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