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
>
武威市旅游
武威市文物古迹介绍
1、
武威文庙
AAAA
武威市博物馆现馆藏文物4.4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件170件,二级文物278件,三级文物594件,是甘肃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以铜奔马、医药简、礼仪简、木雕、墓志石刻为代表的汉唐文物,以西夏碑、木缘塔、木版画、金碗为代表的西夏文物,以凉造新泉、西夏银币为代表的货币文物,以明清瓷器、牌匾、水……
2、
凉州白塔寺
AAAA
白塔寺,位于城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相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围环绕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公元1247年,元太宗窝阔台之了、西凉王阔端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萨班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商谈”,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其后,萨班在凉州讲经说法,宣传佛教。他先后改扩建了凉州四部寺(藏传佛教……
3、
鸠摩罗什寺
AA
武威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中心,是四大翻译家之首鸠摩罗什祖师初入内地译经-演教之所,姚秦时高僧云集,慕罗什而驻足于此者,络绎不绝。罗什寺历经沧桑,多劫多难。殿宇僧舍无一幸存,现仅存的罗什塔,即罗什祖师圆寂荼毗后“薪灭形碎,唯舌不坏”之舌舍利塔。虽风尘满面,仍挺立如初。据史料记载,武威鸠摩罗什寺,……
4、
天梯山石窟
AA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
5、
瑞安堡
瑞安堡位于民勤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修建于1938年,建筑类型属于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化大院。1987年主体建筑维修。1993年3月29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6、
永明华藏寺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内,全称为永明华藏寺。藏语称“热布吉贡”(含有-之意)。从开建至今进行过三次更名,同时殿顶也经过几更换。首建于明代初年,据传有一华家岭来的 喇嘛在当地群众和部落首领的请求下,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很小的寺庙,随后不久就由当地扎提族首领华藏正式……
7、
武威大云寺铜钟
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原为前凉国王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
8、
大靖财神阁
大靖财神阁财神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1718)年,1987年依式进行了重建,依东南西北,阁上有我省著名书法家重写的节荣金管、恩施泽沛、永锡纯嘏、峻极天市四块匾额。字体遒劲有力,风格各领千秋,现将匾文寓意浅释如下,以飨读者。匾文寓意节荣金管节:气节,节操。荣:荣耀。金管:金制的笔管,是指金管笔。《太平……
9、
罗什寺塔
介绍罗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市北大街,是为了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武威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而建造的。罗什寺塔最早建于后凉(386年~400年),塔及寺院在唐时大力扩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间于明代成为陕西凉州大寺院,英宗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为罗什寺院颁发了大藏经,并下圣谕道:“刊印大藏经,颁赐天下,用广……
10、
高昌王和西宁王墓
高昌王和西宁王墓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沟村。 1973年和1984年,武威文物普查队前后两次调查。地面已无封土,均为家族墓,且有立碑,分别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简称“高昌王碑”)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1990年,在高昌王墓地发现1座砖室墓,出土有唐代海兽葡萄铜镜和元代……
11、
大靖青山寺
青山寺位于古浪县大靖镇,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东尾北麓,北枕长城大漠孤烟,南临青川越陌度阡,大靖历史悠久富绕繁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为古丝绸之路一颗璀璨明珠,甘肃四大名镇之一,素有 “要想挣银子,大靖土门子” 的佳誉。 青山寺乃佛法东传的初地,古代河西重要驿站。“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2、
武威长城遗址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汉辟河西四郡之后,武威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版图。汉王朝为了阻止匈奴南下,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在取得河西之后,即开始修筑长城。从敦煌到秦长城,数千里之地,筑起了一道边防屏障,每隔5里或10里地方,筑有烽火台,设戍卒了望。遇有敌情,即……
13、
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
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和韩佐乡宏化村祁连山山前二级台地上,杂木河从南至北流过,磨咀子居河西,五坝山居河东,二者隔河相望,间距1千米。磨咀子墓区面积70万平方米。五坝山墓区面积120万平方米。 磨咀子墓群于1955年发现。1955年和1959年,甘肃省博物馆先后进行三次发掘;2……
14、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原位于凉州(今武威)的护国寺内,现存甘肃省武威市文化馆。碑凿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西夏碑的碑身高2.5米、宽0.9米,两面刻文。一面刻有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文是西夏文楷字,计28行,每行65字。另一面刻……
15、
武威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喇嘛教名僧萨班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1239年,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驻凉州,为西……
16、
香林寺林区
香林寺林区香林寺林区位于古浪县城南5公里的铁柜山对面,兰新铁路、312国道由此经过。这里气候温凉,景色宜人,春意盎然,夏有艳容,秋有胜景,冬有戎装。200多年前,这里的山梁洼顶到处是寺庙佛殿,香火鼎盛、僧侣众多、气势恢弘。一架独木桥凌空横架于铁柜山与香林寺之间,供众僧往来穿行。远近名流绅士前来避暑旅……
17、
西路红军凉州战斗遗址
1936年10月,陈昌浩、徐先前等同志奉中央军委命令,率红四方面军第5、9、30军2万余名指战员,西渡黄河进军河西,30军为西路军右翼,从一条山出发,沿长城南侧西进,经古浪大靖、土门直达武威四十里堡。为接应9军,掩护主力部队西进,派88师263团驻守四十里堡。红军刚到四十里堡驻守,就遭到敌人5个团的……
18、
高沟堡古城遗址
高沟堡古城位于城东25公里的长城乡,西至中沙墩,东临长城月城,南连新地滩,北靠二十里大沙。此城由于被沙漠包围,原貌尚在,是凉州境内唯一辛存的汉代古城遗址。凉州民谚有:先有高沟堡,后有凉州城之说,这里是凉州的东大门,境内又有天然泉水黑木林湖(俗名龙王泉、黑墨湖),水草丰美,可耕可牧。《汉书地理志》称凉……
19、
松山古城
苍苍茫茫的松山滩黑马圈河口不远的地方,峙落着一座古老而苍凉的城池,尽管斗转星移,日蚀风吹,其基本完好的墙体依然挺拔而立,不失当年之雄姿,这就是有名的明代松山古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建松山城。古城坐北向南,分内外线。外城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20米,墙高10米,开南门;四角有墩,墩长9米……
20、
旱滩坡墓群
旱滩坡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沿祁连山北麓的台地上,跨柏树、松树、西营3乡镇,面积2000万平方米。 1972年发现,1975年、1984年武威地区文物部门先后进行了发掘、清理。198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墓葬时代分别为东汉、魏晋、十六国前凉等。汉墓部分地表无封土,部分有圆形小土堆。……
走遍武威市
甘肃省旅游景点
凉州区旅游景点
民勤县旅游景点
天祝县旅游景点
古浪县旅游景点
武威市文物古迹
武威市红色旅游
武威市博物馆
武威市4A级景区
武威市十大景点
全部武威市旅游景点
武威市特产
武威市美食
武威市地名网
武威市名人
武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威市A级景区名录
武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武威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甘肃省第一至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搜索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