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黄山区旅游
黄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1、
杨文会故居
杨文会,号仁山,安徽石埭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自幼读书,但不喜科举业。当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革命军进攻安徽,他随着家人辗转迁徙于各地,前后十年。这时他学习音韵、历数、天文、地理以及黄老庄列等学问。同治三年(1864),他因病专心研究有关修养的书籍,得《大乘起信论》,反复读诵领会……
2、
西峰寺
西峰寺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香火十分兴旺,影响远及皖南各县,号称“小九华”。清朝咸丰年间,西峰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民国三十二年,当地信众捐资重建,但规模已大不如前。1964年,湖南名僧释从闻法师只身来到濒临凋敝的西峰寺,开荒种地,养蜂兑蜜,重燃香火,力振佛门。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
3、
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
时代:唐至民国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黄山游览磴道,初始于唐代,形成于明清,发展于民国,完善于当代。以天海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辅以支道连接,形成贯通各景区景点的盘道网络。目前,全山磴道总长约85公里,有石阶6.3万余级。历代铺筑磴道的同时,还在沿线相应修建了一批时代特色鲜明,且与自……
4、
希范堂
希范堂位于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村。是清朝官员、著名抗法英雄杜冠英故居。希范堂建于清光绪11年(公元1885年)间,距今有120多年历史,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范堂主体建筑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左右两边有厢房,后进为3间走马楼。堂内的斜撑、雀替、梁托等均雕有龙凤、狮……
5、
蒋家山遗址
蒋家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黄山区城南4公里的甘棠、耿城两镇交界地段,是一处高台山坡地,高于四周地平10米左右,面积约5万余平方米,为皖南地区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蒋家山遗址文化层最深处厚约4米以上,是黄山地区迄今发现的内涵最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对研究黄山及皖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
6、
云谷寺
介 绍 位于黄山风景区东部,罗汉峰和香炉峰之间,海拔890米。明万历间在此建掷钵禅院,崇帧时改名云谷寺。南宋右丞相程元凤曾在此读书,故又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久而久之,云谷寺就成了今天的地名了。 这一带山峦重叠,溪谷蜿蜒,云雾吞吐。……
7、
岩寺文峰塔
岩寺文峰塔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北郊的原入村口又称水口塔或岩寺塔,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在通往岩寺高速入口的公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塔的全貌。该塔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寺文峰塔始建于明嘉靖23年(即公元1544年),为里人郑佐倡建,历时十五载。郑佐,字双溪,徽州岩寺人(所以上文称里人,乡里的意……
8、
永丰牌坊群
永丰牌坊群位于黄山区永丰乡,时代为清。1965年,永丰乡修建沿山水库,岭下苏村牌坊群被作为封建余孽全部推倒,断裂的牌坊石作为兴修水库的石料,全部砌成水库的基坝和涵洞。2013年,这些湮没的牌坊石在冬修水利时被当地村民发现,又全部从水库大坝下挖掘出来。2014年,永丰乡政府为永久保存这些文物古迹,着手……
9、
黄山摩崖石刻群
黄山摩崖石刻群黄山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它使神奇险秀的黄山更具灵妙之蕴。黄山风景区园林管理者为弘扬黄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保护黄山独特绝伦之瑰宝,对全山摩崖石刻进行普查与描漆出新,并辑录成集。黄山摩崖石刻,或一字,或几字,或数十上百字;或咏赞,或抒怀,或记游……皆凝聚着前人丰厚智……
10、
板石潭石刻
板石潭石刻位于黄山区仙源镇,时代为宋。板石潭摩岩石刻,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在仙源麻川河旁,因河旁有200平方米平面花岗岩石,石旁有深潭供人垂钓,先贤在此游玩时,曾题诗刻文于板石上,故称板石摩岩。现在字迹清晰的诗文尚有5首,如明太平知县刘元凯(又名刘云鹏)诗文曰:“移怀就溪山,鱼鸟来争鸣,呼童分一瓢……
11、
黄山五福庙
五福庙位于黄山区永丰乡,时代为明清。五福庙为宗教纪念建筑物,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黄山市黄山区城西50余公里的永丰乡岭下村必吉岭头(必吉岭是历史上泾县至青阳的交通要道)。庙建于元末,民国14年(1925年)永丰乡岭下村苏建芳重修。据乾隆时《太平县志》记载:“元末遭兵乱,……
12、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
黄土岭恐龙蛋遗址位于黄山区太平湖镇,黄山区城西40公里的广阳乡黄土岭,遗址南面紧靠太平湖。该遗址是1995年初,铜黄公路(铜陵至黄山)黄土岭路段施工时发现。出土蛋化石的面积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经省考古专业人员现场发掘和国家古生物研究专家鉴定,属于7500万年以前,恐龙中鸭嘴龙类的蛋化石。……
13、
兴村程氏宗祠
AAAA
兴村程氏宗祠程氏宗祠,祠堂名。程氏宗祠位于黄山区城区5公里的甘棠镇兴村。始建于明代,后被毁,清代后期重建,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该祠为程灵诜的行祠。始建于1447年春,正堂四槛,东西庞八槛,门屋四槛。前瞰石溪,右临水渠。1486年冬复增寝室四槛。广厦回廊,虹贯钩连。现堂、屋、廊、鹿俱存。建筑宏伟,……
14、
慈光阁
慈光阁古称朱砂庵,原为法海寺,明嘉靖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清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
15、
黄山古观景亭
黄山古观景亭,初始于汉末会稽太守陈业隐居黄山,至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和尚入山后,寺院亭阁数量渐多。亭阁集揽胜、休憩、避雨诸多功能于一体,更兼点缀景观效应,是景区观光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据黄山旧志记载,黄山曾有历代亭阁40余处。以此推算,平均约1.5公里山路即建有一处亭阁。然时至……
16、
观瀑楼及听涛居
观瀑楼及听涛居位于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其建筑初始于汉末会稽太守陈业隐居黄山,至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和尚入山后,寺院亭阁数量渐多。然历经风雨和时代变迁,如今这些古建多已湮没废圮,仅存慈光阁等少量遗迹。现存完好年久之建筑,多为民国时期所建,其功能主要用于观景和提供食宿。坐落在温泉景区的观瀑楼、听……
17、
三甲祠
三甲祠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城区六角楼广场东侧,年代为明。三甲祠又名世德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每年腊月二十三晚,是祠堂祭祖之时。祭祖膳桌摆列36桌,每桌系红帷,点一对红烛,共72支红烛,所有梁钩上挂有大小宫灯、琉璃灯,烛火融融,红光一片,着实可见其气象之不一般。三甲祠大门前,隔月湾河,有一座同样高大巍……
18、
六角楼
甘棠崔家镇守月弯河风水的村口亭,配有锁桥、钥桥各1座,并有铁链和石桩栓锁。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崔宪按参加北京皇宫修建的太平艺师毕昌带回的图样捐资修建,八角;17块青石浮雕则出于青阳—艺师之手。因毁于火,明崇祯四年(1631),崔应兆重建,改为六角,俗称“六角楼”。清嘉庆八年(1803……
19、
弦歌里廊桥
弦歌里廊桥建于明代,0-建于清代,是黄山区保存完好的唯一的廊桥。该建筑为一进三开间二层0-,面阔13米,进深6米,高7米,占地面积66.825平米。其下石拱桥2米高、4米长、6米宽。阁面东南,巷棚硬山式,两旁有封火墙。主楼一进三开间,木架结构穿斗式,黟县青大石块砌,圆柱方梁。无隔板,外墙石灰二楼三间……
20、
箬岭古道
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古官道由青石板铺就,自许村直达黄山脚下的谭家桥。沿途植被垂直分布显著,峰峦叠幛,阴雨天山上云雾缭绕,远观如黄山云海,身处其中则又似云中漫步。古道边沿途设有古凉亭供行人车马歇脚。古道深处村落处处,游人可以在村中随意打……
走遍黄山区
黄山市旅游景点
黄山区文物古迹
黄山区4A级景区
黄山区十大景点
全部黄山区旅游景点
黄山区特产
黄山区美食
黄山区地名网
黄山区名人
黄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山区A级景区名录
黄山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黄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闂備礁鎼崯顐﹀箠韫囨稒鍋夐柛顐f礀缁犺绻濇繝鍌涘櫣闁稿鎷�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