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玉溪市
>
通海县旅游
通海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位于云南省玉溪通海县文星街,文庙始建于元代,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通海文庙于199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清·雍正十三年《重修通海庙学记碑》载),于明万历年间迁建于后址,后存建筑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特别文明坊(建于雍正十一年)气势壮伟雄强。从整体…
通海圆明寺
圆明寺(WonmyongTemple)位于通海县城以西14公里的善应山麓,始建于元代,清光绪年间重修,内设大雄宝殿、玉皇阁、天王殿等建筑。1964年该寺被定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1988年11月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患,光绪年间重建。位于距通海县城14km的河…
通海三圣宫
通海三圣宫三圣宫位于云南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距县城6公里。三圣宫始建于元末,据清乾隆《重修三圣宫碑》载:“洪武初旧有寺宇”。历经明清历代重建重修,现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门,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艺术家高应美之手,槅子门中的构图、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运均达到了美轮美焕的境地,…
河西大兴福寺
河西大兴福寺位于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城)中,座西向东,一进院,由大门、两厢、大殿组成,占地530平方米。大兴福寺建于元朝末年,据《河西县志》载“洪武间旧有福寺”,经明·天顺、清·康熙、光绪间的重修。有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的河西举人马敬《旧城兴福寺》诗:“刹留元至正,盛世又康熙。客问前朝事…
四街常氏祠堂
四街常氏祠堂(常氏先祠)位于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据考证,该祠堂为明朝开国元勋、开平王常遇春的直系后裔流落云南河西(今通海)后,为纪念先祖集资建盖。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经过历代修葺扩建,最终形成云南省内一座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具有太庙结构)的宗祠群体建筑。祠堂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
河西文庙
河西文庙: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内东南部,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治所迁此后重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大修。占地9000多平方米,大成殿,五间通宽19.2米,进深11.3米,高11米,单檐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檐下坊雕刻花鸟图案,古狮古柱,文明坊为牌楼式样,高8米,宽13.5米,四棵飞天…
杨广法明寺
杨广法明寺位于通海县杨广镇所在的凤山之上,座西向东,由大殿、中殿、两厢,大门组成,占地1231平方米。大殿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法明寺于2003年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寺中现存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修建法明寺碑记》载:“粤稽(查阅)古碑志,寺创自元朝,迄今四百余载。”该寺自元朝…
大回村马家大院
马家大院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大回村,是民国初年由马帮商人马同柱、马同宽四兄弟及其父亲马原武共同创建的。大院由三座宅院组成,总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和院落之大实属罕见。马家大院采用典型的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同时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精巧设计。三大宅院…
聚奎阁
位于通海县城中央,阁为攒尖顶式四方单体三重檐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清·康熙时一次大火被毁,继而恢复。至清·光绪二年,因民屋起火,阁又被焚毁,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重建而成并保存至今。占地226平方米。因为建聚奎阁时所需木料都采用了南方铁栗树,并且是中国营造法式的榫铆结构。建阁至今135年间…
走遍通海县
玉溪市旅游景点
通海县文物古迹
通海县十大景点
全部通海县旅游景点
通海县特产
通海县美食
通海县地名网
通海县名人
通海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旅游搜索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