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舒镇 | 隶属:蓬安县 |
行政代码:511323107 | 代码前6位:5113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7 | 邮政编码:637800 |
车牌代码:川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5万人 |
人口密度:约6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河舒镇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徙龙凤场(兴场于龙凤坝)于河舒佛寺旁,故名。
基本介绍:
2019年,撤销柳滩乡和开元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河舒镇管辖,河舒镇人民政府驻文化街13号。
蓬安县辖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13年置河舒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2.3万。成(都)达(川)铁路,仪(陇)北(碚)公路过境。辖燕山、唐康、龙院、茨生、锣山、桂花、尖峰、黄岭、竹林、金斗、金鹅、燕子、黄花、高笋、花园、小桥、九岭、小板桥、文星19个村委会和河舒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修理业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蚕茧、油菜子,特产柑橘、黄麻。
文化旅游:
小乐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蓬安县东南方约15公里的河舒镇锣山村,与该镇的抗元遗址运山故城遥遥相望。其海拔高度600.1米,山脊为东北西南走向。该处造像位于山体北坡,东西相距200余米。由东向西
瓦子坪崖墓位于河舒镇。为南充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崖墓墓门为基线向西南方外延30米,墓门左右两侧为基线,分别向两侧外延20米。
运山城址位于蓬安县河舒镇燕山社区,年代为南宋。2023年7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南充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蓝家大院年代:清2019年,蓝家大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建筑四周基石外沿为基线,向外延伸20米。
河祖寺(县级)原名河舒佛寺,位于县城南5公里的河舒镇境内。据民国《蓬安县志》记载,河舒场原在此北一里许龙凤坝,曰龙凤场。河舒旧为猪市,康熙中于此建河舒佛寺后,乾隆四十二年从龙凤坝迁入现址。始
历史沿革: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道光三年(1823年),设南乡河舒寺团。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更名河舒场团。
1913年,建政河舒乡。
1933年,红军在河舒建乡苏维埃政府。
1940年,河舒设乡。
1950年,建立河舒乡人民政府。
1958年,河舒乡改名红光公社。
1959年,恢复河舒公社名称。
1967年,河舒公社改名红樱公社。
1969年,成立河舒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翠屏山位于该社区境内,故名。2013年成立街道社区。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街道社区,更名为翠屏山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位于燕山寨东面山下,故名。解放前为河舒乡7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河舒乡1村,1958年为河舒公社1管理区,1961年为河舒公社1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柳滩,旧时有十围之柳扑于岸,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三角滩村、响水滩村、吉隆街社区,合并设立柳滩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社区地处河舒场东部,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花园村、龙院村,合并设立河东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此处有金龙飞过,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黄岭村、九岭村、尖峰社区,合并设立金龙岭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开元河位于该社区境内,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白果村、卢朝门村、白塔社区,合并设立开元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乐山,以“小锣山”取谐音得名,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茨生村、小桥村、锣山村,合并设立乐山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红光,寓意希望,象征未来,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竹林村、工业园社区,合并设立红光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河西,位于场镇西边,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金斗村、黄花村、桃花村,合并设立河西社区(蓬安府发〔2020〕6号)。…[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其境内有燕子坝(传说坝上藏有金燕一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早前有一座石板桥,故名。解放前为柳树乡九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新华乡十村,1958年为奔腾公社八管理区,1961年为柳树公社八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河滩,传说滩下有花鱼,叫花鱼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地形平坦原竖有桅杆,故名。解放前为柳树乡十五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柳树乡一村,1958年为奔腾公社三十管理区,1961年为柳树公社十二大…[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原李,聂二姓在田地边界上修桥为界,愿永远和睦,所以取名为界缘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国乐垌,故名。解放前为柳树乡七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柳树乡七村,1958年为奔腾公社三管理区,1961年为柳滩公社十四大队,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一坝中心有土坪呈三角形,人们习称中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此前有凤凰栖息飞翔,故名。解放前为石孔乡七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石孔乡四村,1958年为乘风公社十一管理区,1961年为三元公社十一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地形似一头狮头,故名。解放前为柳树乡三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三华乡七村,1958年为奔腾公社二十八管理区,1961年为三元公社七大队,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