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宁南县 | 隶属:凉山州 |
行政代码:513427 | 代码前6位:513427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4 | 邮政编码:615400 |
车牌代码:川W | 行政级别:县 |
辖区面积:约16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1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披砂镇 | |
下辖地区:13个镇 |
地名由来:
宁南建县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日。
基本介绍: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南部东侧,东临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全县幅员面积1666.6平方公里,总人口16.7万多人,其中,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3.7万多人。全县有6个镇、19个乡、124个行政村、819个村民小组。宁南自汉武帝时(约公元前111年前后)起属会理(古会无县)辖区,历代建置随之变动。1930年建县。现在的景星乡、大同乡、骑骡沟乡、六城镇等地原属云南省巧家县,1952年土地改革时划归宁南。
行政区划
宁南县辖6个镇、19个乡:披砂镇、松新镇、竹寿镇、华弹镇、白鹤滩镇、葫芦口镇、景星乡、俱乐乡、新村乡、幸福乡、海子乡、六铁乡、新建乡、稻谷乡、新华乡、石梨乡、松林乡、杉树乡、梁
荣誉排行:
2024年8月,入选四川省“第四批乡村水务建设县”名单。
2023年12月,四川省水利厅公示宁南县为四川省2023年度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2年12月,宁南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宁南县人口数量为18.43万人,位列凉山州各县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位,位列四川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1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2262位。
2021年1月,宁南县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12月,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布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宁南县上榜。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宁南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宁南一直属会无辖区,其后历代建置均随会理变动。
1912年四月一日,会理改州为县后,改州属披砂、洼乌、米易为分县,设治委员改称县佐。
1930年建立宁南县,隶属宁属管理委员会(西昌)。
1935年宁南县划归四川省十八督察区。
1939年划归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23日,宁南解放后,归属西康省西昌专区。
1952年土地改革时原属云南省巧家县的景星乡、大同乡、
宁南县辖镇。1939年建松林坪乡,1944年与新村乡合并更名松新乡,1952年新村乡析出,1958年改松新公社,1983年复松新乡,1992年建镇。位…[详细]
宁南县辖镇。1944年长寿乡与阿竹乡合并置竹寿乡,1952年更名双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竹寿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详细]
宁南县辖镇。旧名洼乌场。清末为会理州洼乌分州辖区,1932年划归 ? 宁南县,1935年建华福镇,1952年更名华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详细]
白鹤滩镇原属云南省巧家县,民国二年(1913年)设行政委员会,民国四年(1915)设六城分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撤分县划入第一区。1952年划…[详细]
宁南县辖乡。1939年建弹冠乡,1944年与华福镇合并建华弹乡,1952年析建西瑶乡,1958年改上游公社,1981年更名西瑶公社,1983年复西瑶乡…[详细]
宁南县辖乡。1938年建大同乡,1952年由巧家县划归宁南县,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详细]
骑骡沟镇位于宁南县城东南部,东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南与葫芦口镇、大同乡、景星乡,西与披砂镇,北与倮格乡、白鹤滩镇接壤,距县城31公里。…[详细]
宁南县辖乡。1952年由云南省巧家县划归宁南县,1956年建跑马乡,1972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96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详细]
宁南县辖乡。1939年在辖区内分别建大福、溜沙两乡,1944年合并为大沙乡,1952年分设溜沙、放羊两乡。1956年放羊乡并入溜沙乡,1958年建幸福…[详细]
宁南县辖乡。旧名阿竹卡,原属会理县洼乌分县辖区。1930年划归宁南县,1939年建阿竹乡,1952年更名石梨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详细]
宁南县辖乡。1952年建六铁彝族自治乡,1972年改公社,1983年置六铁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详细]
2019年,撤销披砂镇和景星镇,设立宁远镇,以原披砂镇和原景星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宁远镇的行政区域,宁远镇人民政府驻惠通路50号。…[详细]
2019年,撤销俱乐乡、杉树乡和稻谷乡,设立俱乐镇,以原俱乐乡、原杉树乡和原稻谷乡大梁村1、2、4、6、7、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为俱乐镇的行政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