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碑院镇 | 隶属:南部县 |
行政代码:511321104 | 代码前6位:511321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7 | 邮政编码:637300 |
车牌代码:川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9.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144人 |
人口密度:约2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碑院镇因境内的碑院寺而得名。
基本介绍:
碑院镇位于南部县东部,东与楠木镇接壤,西与永定镇交界,南与谢河镇相邻,北与阆中福星乡毗邻,距县城15公里,唐巴公路贯穿境内,是南部县通往仪陇、巴中、南江、通江一市三县的必经之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十大立佛之一禹迹山大佛位于境内。全镇辖15个行政村,142个社,总人口18809人(其中农业人口16480人),幅员面积2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254亩(其中田3687亩),森林覆盖面积达2/3以上。
本镇地处浅丘,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和,有小(二)型水库一座,蓄水17万方,土壤多为黄泥土和夹沙土,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生猪、獭兔、蚕桑、小家禽、蔬菜、水果等。
文化旅游:
禹迹山大佛,位于南部县碑院镇,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县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佛高17.5米,腰宽6.13米,下摆宽5.2米,肢掌长、宽均为1.3米。面颇丰满,两耳及肩,双目微启平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
历史沿革:
1950年,现碑院镇境域为碑院乡。
1994年,由碑院乡改为碑院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文昌宫位于该村境内,故名。1958年,隶属碑院公社,为1大队。1966年,隶属于光辉公社(碑院公社更名)。1980年,隶属碑院公社,更名文峰大队(一普…[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前罗姓人家聚居玉此坝,故名。1958年,隶属碑院公社,为3大队。1966年,隶属于光辉公社(碑院公社更名为)。1980年,隶属碑院公社,更名为罗面…[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庙山位于该村境内,有较大寺庙的山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地势相对较高的山上平地,故名。1958年,隶属碑院公社,为9大队。1966年,隶属于光辉公社(碑院公社更名为)。1980年,隶属碑院公社,更名为高…[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佛寺位于该村境内,供奉有大佛石像的寺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地形较平坦且种植有许多树木成林,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