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学寺村 | 隶属:栖贤街道 |
行政代码:510121003202 | 代码前6位:510121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8 | 邮政编码:6104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川A | 行政级别:村 |
地名由来:
2000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风洞子村和圣灯村合并为三学寺村,故名。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三学寺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基本介绍:
一、基本情况
三学寺村位于金堂县城东北,东邻福兴镇三王村,西连三星镇天灯村,南靠三星镇川福号村,北接石板河村,以境内三学山而得名,距县城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境内山川秀美,传说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三次学道之地,更有“五月榴花红似火”的美誉;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三学山上在隋唐时即建有上、中、下三寺即法海、普济、广济三寺,总称三学寺。现存法海、广济二寺,寺前登山道上还建有前庵开照寺,是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二、自然地理
三学寺村距县城3公里,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地貌以低山为主。最高海拔约880米,平均居住海拔约600米。
三、社会经
文化旅游:
三学山位于县城东6公里处的栖贤乡圣灯村。相传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3次学道之地。山路通往川北之古代“阴引道”上,山下“三学隘”道险而长,是成都东北门户。隋唐时山上建有法海、普济、广济,总
经幢,汉代,位于栖贤街道三学寺村,保存完整,幢体--有些风化。1988年金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庵,又名开照寺,清代,位于栖贤乡三学寺村,座东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074.7平方米,建筑面积556平方米,保存完好。1988年金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释尊无量塔,始建于汉代,近年修复。位于栖贤街道三学寺村,宝塔由168座分塔组成,每座分塔刻504个小塔或佛像,计8万4千佛塔,故又称8万4千宝塔。1988年金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石塔记碑,汉代,位于栖贤街道三学寺村,碑文28行,正文23行,每行51字楷书,碑额篆书“栖贤山石塔记”,字有风化可通读。1981年金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栖贤山石室道场,汉代,位于栖贤街道三学寺村,座东向西,横向布局,基本完整,有倾斜。1981年金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0年前为栖贤乡辖地。
1951年属三星乡辖地;1958年公社化时期,属于三星公社胜利大队;1982年11月从三星公社划出四方、中梁子等10个大队建置四方公社,属四方公社风洞子大队和圣灯大队;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属于三星乡风洞子大队和圣灯大队,1992年10月,四方公社部分和盐井乡及栖贤乡合置为栖贤乡,风洞子大队和圣灯大队改为风洞子村和圣灯村,2000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风洞子村和圣灯村
周边相关:
三学寺村附近有三学寺景区、栖贤经幢、前庵、释尊无量塔、石塔记碑、栖贤山石室道场等旅游景点,有金堂黑山羊、金堂油橄榄、金堂脐橙、金堂羊肚菌、金堂姬菇、金堂黄金果等特产,有四川清音、又新高跷、赖汤圆传统制作技艺、金堂高台狮子、沱江号子、金龙闹年锣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