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福镇 | 隶属:沐川县 |
行政代码:511129101 | 代码前6位:511129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3 | 邮政编码:614500 |
车牌代码:川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地处永福场,故名。
基本介绍:
沐川县辖镇。1956年为健全乡,1958年改健全公社,1961年幸福、楠溪两乡分出建田家坝公社,1981年更名永福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健全乡并入建永福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126.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国道213线过境。辖新桥、双河、万寿、油房、永兴、新华、星海、张村、楠木、茶园、同福11个村委会和永福街道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电力、加工、采矿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林竹。矿产资源丰富。
文化旅游:
沐川竹海,位于沐川县城东南方,国道213线上的永福镇,距沐川县城20公里,距乐山120公里,距成都市200多公里。景区总面积50余平方公里,地属丹霞地貌,平均海拔450米,中心旅游区林竹面积
历史沿革:
南宋初年,永福镇境域属马湖路叙州。
元朝时期,属沐川长官司。
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属沐川长官司凤鸣乡(今底堡乡)。
清乾隆四十三年(1704年),设新沾乡。
同治七年(1868年),属屏山县。
民国初年,分为春和、上大村、新沾3乡;后春和、上大村合并为红溪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沐川县,新沾、红溪合并为红沾乡。
1951年4月,分为自由、幸福、楠溪3乡,属一区。
1953年,属五区。
1956年1月,3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在此居住的田姓人居多,且又有一平坝,而得名田家坝。…[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清朝末期,曾氏与杨氏两族打官司,曾氏家族输了官司,杨氏家族不需要任何损失,曾氏家族负责用厚石板铺设一座桥,命为新桥咡,后以桥名取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解放后成立人民公社时,根据地理区域划分为沐川县健全人民公社二大队。在撤社设乡后,因有二条溪河在此处汇合,命名为双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宋朝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建村时,村中高龄老人胜多,寿命都很长,为纪念高龄前辈,也希望全村老百姓都万寿无疆,取名万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新中国解放前(1921年),当地老百姓农业主要以油菜为主,再用油菜籽榨菜油为生。便有人在村庄建成了一个油坊,不久又有人在离这个油坊不远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2年建村时,因村中有永兴寺,以“永兴”取村名为永兴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最早在此居住的老百姓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将村名改为新华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4月民主建政结束,废保甲,设村组,因星庙子和海会寺两所庙宇建筑年代久远闻名,立村是以两所庙宇名称的第一个字取名为星海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说,宋朝崇宁年间(公元1102一1106年)建村时,村中有张某在朝为官而得村名为张家村。后来,张氏家族全部迁走,后世人为对地名好喊,简称为张村,后…[详细]
金银花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中药,现被国家定为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之一。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中药抗生素”“绿色抗生素”。在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时尚的世界暖流中大受青睐。据统计,全国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