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理镇 | 隶属:安居区 |
行政代码:510904116 | 代码前6位:510904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25 | 邮政编码:629000 |
车牌代码:川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取追寻真理、常理之意得名。
基本介绍:
常理镇地处四川盆地中部,1992年8月合乡并镇时由常理、龙头两乡合并而成,东临横山镇,南与观音乡、横山镇接壤,西靠大英县金元乡、安居区观音乡,北齐大英县金元乡、隆盛镇,与船山区桂花镇相邻,乡内村村通公路,桂会、横金两条公路穿境而过,距遂宁城区21公里,安居县城42公里,火车西站3公里,成南高速公里桂花入口处10公里;全乡幅员42.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663人,共7132户,耕地25088亩(其中田9124亩,土15964亩);全乡农独特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花生、油菜、大豆、海椒、蔬菜等,养殖主要以生猪、肉兔、肉鸽、七彩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常理镇被命名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22年12月,常理镇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常理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建国前至1952年在现白象村设白强乡。
1953年迁址,更名为常理公社。
1984年改称乡。
1992年6月并乡建常理乡,2014年1月,撤销常理乡,设立常理镇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寓意居民常常欢乐,故名。2005年常理镇成立常乐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附近有一个常乐寺,村以寺名。1950年属遂宁县横山区;1958年属常理人民公社第三生产大队;1984年属常理乡常乐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属遂宁…[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处上有一座石桥,只有桥洞比较大,名大洞桥,村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时,村中有一坡名叫白象坡,故命村名白象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群众投集修成石板路,白果湾的中间有个十字路,十字路旁有一个石碑,桂花到观音,横山到隆盛各20里,过往行人在石碑的边上休息,大家都议论着说这条沟…[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座桥叫万福桥,村以桥名。1950年属遂宁县横山区;1958年属常理人民公社第十生产大队;1984年属常理乡万福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属遂宁…[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个湾形似铜钱且湾里有一个外出经商的人,经商发达后带了很多的铜钱回家。…[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有两位老人在小河沟修建一座平板石桥,一位名叫于世海,另一位叫任天龙,所以取名海龙桥,村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古人留下的两口枯井。解放前为龙头乡四村;1958年为龙头公社四大队;文革期间更改为凯歌公社四大队;文革结束后改为龙头公社四大队;1992年撤区并…[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解放前地主王继云院子外嘴有一平地全是棕树,后来就以棕树坪命名为棕树坪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礼庸沟,指此处居住的人很讲礼义、奉行中庸之道,后取谐音改为鲤鱼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前,有一位老太婆在此地卖凉水时,一位道人路过就把凉水里面丢了一棵高梁子,然后水就变成了酒。又过了好多年道人又回到此地,就问老太婆生意好不好,老太婆答…[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古老粮仓。1950年属遂宁县横山区;1958年属龙头人民公社第八生产大队;1984年属常理乡陈谷村;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与常理合并后,属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