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山西省 > 运城市 > 盐湖区 > 安邑街道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

地名:安邑街道隶属盐湖区
行政代码:140802006代码前6位:140802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59 邮政编码:044000
车牌代码:晋M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约74.0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3.03万人
人口密度:约175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0个社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北魏期间428年,原安邑县(治所在今夏县西北禹王城)被分为南北两县,其中的南安邑县治所位于此处。北安邑改名夏县后,南安邑被称为安邑。

基本介绍:

盐湖区安邑办事处位于市区以东城乡结合部,209个国道、运三高速、运侯高速、大运二级公路穿境 安邑街道而过,交通便利。全办下辖32个村民委员会、39034口人,60086亩耕地。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经济林、运输业为主,2006年全办人均纯收入3390元。全办建有2所中学,18所小学,4500余名学生。建有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31个。

山西省运城市东部的安邑街道办事处。北魏期间428年,原安邑县(治所在今夏县西北禹王城)被分为南北两县,其中的南安邑县治所位于此处。北安邑改名夏县后,南安邑被称为安邑。县境内拥有古代著名的盐湖“解池”之一部分,元代时为盐运、盐政之便在城西数华里处盐池

+查看详细安邑街道概况>>

历史沿革:

安邑,古为禹王之都。

后为夏之都邑。

战国时为魏都安邑。

汉置安邑县,为河东郡治。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南安邑县和北安邑县,属河北郡。

太和十八年(494)废北安邑县。

南安邑县属河北郡。

隋改名安邑县,开皇十六年(596)兼置虞州。

大业初废州,县属河东郡。

义宁元年(617)兼置安邑郡。

唐武德初为虞州治。

贞观十七年(643)属蒲州。

乾元元年(758)改安邑县为虞邑,属陕州。

大历四年(769)复为安邑县,自

+查看详细安邑街道历史沿革>>

解州关帝庙
新城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负责东部新区的居民养老保险、户口迁移、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文侯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用历史名人命名文侯社区居委会,彰显其深厚文化底蕴。…[详细]

外滩首府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驻地位于外滩首府小区,负责外滩首府社区事务管理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金海湾社区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驻地位于金海湾小区,负责金海湾社区事务管理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黄金水岸社区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驻地位于黄金水岸小区,负责黄金水岸社区事务管理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橄榄城社区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驻地位于恺鑫橄榄城小区,负责橄榄城社区事务管理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禹都社区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17年设立并命名禹都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学府名都社区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驻地位于学府名都小区,负责学府名都社区事务管理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信合名都社区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驻地位于盛世信合名都小区,负责信合名都社区事务管理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东方华城社区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驻地位于东方华城小区,负责东方华城社区事务管理工作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周张坡村

周家坡辖属安邑街道,位于运城市东部新区。东临八一水库,西面禹西路,南临盐湖大道,北临禹都大道,是城市规划区内典型的“城中村”。交通便利。本村属独立行政…[详细]

芦子沟村

芦子沟由5个自然村组成,即东崖根村、西头窑、蔚村、牛家坡村、宋家巷村。共有500余户,2870口人,土地2780亩。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该…[详细]

庙村村

庙村现有2480口人,土地3200亩。下辖向阳村、李全胜村、营堡窑、窑头沟四个自然村。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形成了以农业生态园、农家乐为特色的非农产业。…[详细]

南杨家庄村

南杨家庄位于运城盐池的最东端,全村现有1300余口人,土地近1000亩,全是盐碱地。主导产业为种植小麦、棉花和外出务工。据传说,该村西北有一条通往潞村…[详细]

任村村

任村距运城市区五公里。现有323户,1200口人,土地2400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盐湖区观光农业示范点之一翠枣飘香农业生态示范园即在该村。该村村名起…[详细]

辛卓村

辛卓村北靠同蒲铁路、太风公路,东有运三高速公路,西邻运城经济开发区。现有960口人,1300亩土地。主导产业为养殖业。辛卓村原分为前辛卓村、后辛卓村。…[详细]

大市北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相传过去安邑北门外桥坡下,是贫民打短工的市口,贫民每天早晨在那里等待雇佣,因该村在市口北,故名大市北。…[详细]

三家庄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朝末年,一女真族仝姓来安邑任县令,后弟兄三人落户于此,故名三家庄。…[详细]

湾子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姚暹渠于该地从北折西而过,形成了一个大弯,故名湾子村。…[详细]

北街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北街村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郭家卓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居民为郭姓人家,后遂成村落,故名郭家卓。…[详细]

东杨家卓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在八百多年前有个老头叫杨太干,他带着三个儿子长居于此村,故名东杨家卓。…[详细]

西里庄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该村是由杨姓所立,而杨姓本为复姓“相里”,后为方便,即以“相”字为姓“里”字为村名,是为里庄。明末清初,洪水把村断为两个,此村居于西面,故名西里庄…[详细]

西街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街村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南街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南街村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小市北村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以前该处有个小市场,该村位于小市场的北面,故名小市北。…[详细]

东王村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说隋朝末年窦建德率农民起义军反隋,曾驻军于此,自称夏王,后人就把他曾住过的村庄叫夏王村,因该村位于夏王村东南,人们仰慕窦建德把村名叫做东王村。…[详细]

东街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东街村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黄家卓村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西汉时期为黄姓人家聚居而成,故名黄家卓,“卓”为“庄”字的谐音。…[详细]

下王村

下王村位于安邑办事处西北角。本村属独立行政村,共有四个居民小组, 315余户,计村民1405人,劳动力1198人,党员人数34人,耕地面积2000亩。…[详细]

军屯村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古时有马队驻玉陶上村,在现军屯村屯粮,遂取名军屯。…[详细]

上王村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由于该村地处低洼,滩涂成片,因此始叫滩村,后根据该村西边有个下王村,便改名叫上王村。之后又因上王村与现上王乡重名,又改名为滩村。撤乡并镇后又正名为上王…[详细]

徐家庄村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村中主要姓氏为徐,故得名徐家庄。1947年属安邑县第一区;1953年属上王乡;1958年属于运城县安邑公社北七管理区;1961年成立徐家庄生产大队,…[详细]

汤里村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周武王灭商,部分商汤后裔迁徙于此,因不忘先祖汤王灭夏建商伟业,故名汤王故里,简称汤里。…[详细]

冯柏村

区划代码:~25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是由冯家卓村与柏园村合并而来,各在村名上取一字,故名冯柏村。…[详细]

丁芦村

区划代码:~25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是芦子村与丁家卓村合并,各取一个字,故名丁芦村。…[详细]

房埝村

区划代码:~25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是由埝尾头村和房子村合并而来,各取村名一字,故名房埝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安邑街道面积相当:
到安邑街道必去著名景点

安邑街道相关名人

安邑街道特产与美食
安邑街道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盐湖区行政区划:
闂佸搫鍟幊蹇涙偉閸洖绠规繝濠傛噹閸嬶拷
返回电脑版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