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谷区 | 隶属:晋中市 |
行政代码:140703000000 | 代码前6位:140703 |
长途区号:0354 | 邮政编码:030600 |
车牌代码:晋K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密度:308人/km2 | |
辖区面积:104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2万人 |
地名由来:春秋时属晋,周襄王时,晋侯以此地赐大夫阳处父为食邑,时有阳邑之称。西汉时设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地处太行山谷,该县名为太谷。
2022年12月,太谷区被命名为2021年度山西省省级平安县(市、区)。
2022年10月,太谷区被纳入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太谷区被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8月,太谷区被命名为2020年度山西省省级平安县(市、区)。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将太谷区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太谷区人口数量为32.2万人,位列晋中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山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78位。
2021年4月,太谷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财阀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和壶瓶枣享誉全国。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太谷县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2004年),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人口21万人。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县人民政府驻明星镇。邮编:030800。代码:140726。区号:0354。拼音:TaiguXian。
太谷县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盆地中部。汉族为主,有回、满、朝鲜等13个少数民族。面积1033.6平方千米。西汉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为太谷。唐武德三年(620)太谷、祁县合并置太州,六年废州复县。1958年11月祁县并入。1961年祁县析出复设。自然资源主要有林木、野生动物等。土特产主要有龟龄集、定坤丹、太谷饼、太谷果。名胜古迹主要有白燕遗址、三多堂(曹家大院)、无边寺、净信寺、鼓楼、孔宅。
行政区划
太谷县辖3个镇、6个乡:明星镇、胡村镇、范村镇、侯城乡、北洸乡、水秀乡、阳邑乡、小白乡、任村乡
胡村镇是太谷县人口大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境内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南与太谷县城交界,东北距晋中市25公里,北距省城太原50公里,距太原…[详细]
一、历史由来
范村原名康乐村、康乐堡,明万历年间更名为范村至今。清代范村一带为修文乡曲河里,民国属第二区。解放后,范村属第五区;1956年…[详细]
2021年,太谷区撤销水秀乡、明星镇,合并设立水秀镇。将侯城乡的胡家庄、北沙河、南付井、杨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申奉7个村委会,北洸乡的西付井、北付…[详细]
侯城乡位于太谷县城东南4公里处,东与阳邑乡接壤,西与北洸乡相邻,南与榆社、祁县连接,境内有平川、丘陵、山区三种地貌,山川相连,风景秀丽,区位优势明显。…[详细]
1978年10月北洸公社由侯城公社分出,1984年3月改乡建制。乡政府驻北洸村,位在县城西南5公里处,西与祁县峪口乡为邻,东与太谷县侯城乡接壤。辖17…[详细]
阳邑乡位于太谷县城东10公里处,东至榆社县,西南与候城乡相邻,北隔乌马河同胡村镇、小白乡接壤。2001年原阳邑乡、窑子头乡合并成新的阳邑乡,全乡面积2…[详细]
小白乡位于太谷县城东北15.5公里处,拥有平川、丘陵、山区三种地形地貌,现辖20个行政村,国土资源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7447亩,人口…[详细]
任村乡位于太谷县城东北20公里处,毗邻晋中市榆次区,距108国道2.5公里,距太长高速入口3公里,太焦铁路、太长高速、榆黄公路穿乡而过,村际公路已开通…[详细]
因白塔寺得名。创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北宋治平年间曾予重修,题名“普慈寺”。白塔,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又予续修,并建白塔一座,…[详细]
因位于城区北部而得名。北城区乡…[详细]
因位于城区南部而得名。南城区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