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山西省 > 太原市 > 晋源区 > 晋祠镇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

地名:晋祠镇隶属晋源区
行政代码:140110101代码前6位:140110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51 邮政编码:030000
车牌代码:晋A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4.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7万人
人口密度:约36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个社区、2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境内建有西周成王之弟唐叔虞(晋国始祖)祠而得名。

姬虞,字子干,因“有文在手曰虞”,后封于故唐国,故史称“唐叔虞”。乃周武王姬发幼子,与周成王姬诵一母同胞。关于叔虞桐叶封唐之事,直至清初顾亭林之前,从来把古晋阳视为其封国之地。自顾氏以“河汾之东”为质疑,对千古定论取否定态度以来,这…… 唐叔虞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晋祠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晋祠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晋祠镇榜上有名。

2007年1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晋祠镇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2003年9月,晋祠镇上榜第一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基本介绍:

太原市南郊区辖镇。1958年设晋祠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0.8公里。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晋祠、索村、东院、长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桥、西镇、杨家村、小站、小站营、王郭、南张村、新庄、东庄、东庄营、万花堡、三家村、野庄、牛家口、青阳河、窑头、下石、吴家峪、三泉头、五坡、明马、新建村29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境内晋祠博物馆和天龙山系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旅游:

晋祠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太原市境内,批建于1992年,总面积26766.9公顷,园内植物生长茂密,共有各种植物66科169属213种,各种动物55科197种,森林覆盖率达70%。天龙圣寿寺建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天龙山,原名方山,海拔高达一千七百米。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北齐皇帝商欢的避暑宫。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寺,

明秀寺

明秀寺(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始建于汉代,毁于兵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重建。寺院坐西朝东,现存过殿、配殿和正殿,占地面积为1144平方米。正殿面阔五

晋祠公园

导 游 :        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两石刻

圣母殿

看点:大殿前的廊柱上有8条木雕蟠龙,造型精巧,是宋代木雕中的精品,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雕蟠龙。殿内还有著名的侍女像,形象生动、神情自然。这43尊造于宋代的塑像,是晋祠文物中的珍品。:经过鱼沼

历史沿革:

明清属太原县晋源都。

民国时期历属太原县、晋泉县、晋源县。

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区,设晋祠、花塔、赤桥、北大寺、王郭、东庄等行政村。

1953年改晋祠镇。

1954年属晋源区晋祠镇。

1957年属郊区晋祠镇。

1958年6月设晋祠农村人民公社。

1959年属河西区。

1960年属区级义井公社。

1961年属晋源区。

1963年属郊区。

1970年属南郊区。

1984年改晋祠镇。

1997年属晋源区,一直沿用至今。

晋祠
晋祠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居晋祠地区,故以晋祠冠名,得名晋祠社区。2001年,社区改制成立,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晋祠一社区

祠一社区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230亩,住户约616户,常住人口约2070人,流动人口约203人。经济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以导游、饮食服务为主,兼运输…[详细]

小站社区

据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在古晋阳城当皇帝时,前往晋祠朝拜圣母,在现在的小站附近歇脚,后来逐渐发展为驿站,当地人称“小站驿”。到了明朝…[详细]

索村村

因村内有堡子,名王索堡,原来村中以王、索两姓为多,以姓氏命名,后改为索村。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设行政村(辖东院,小…[详细]

东院村

明《太原县志》为东苑,清《太原县志》为东院。东院原是索村的一部分,后因人建院落于田间遂成村落,因其位置在索村之东,故称东院。明《太原县志》为东苑,清《…[详细]

南大寺村

清道光《太原县志.祀典》:“崇福寺在县南五里大寺村,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僧永安建。”寺南之村俗称南大寺,又作下大寺。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详细]

长巷村

因村中只有一条南北向的狭长街道,房屋都在一条巷子两边,故而得名。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区,1949年隶属于北大寺行政村,1951年…[详细]

北大寺村

清道光《太原县志.祀典》:“崇福寺在县南五里大寺村,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僧永安建。”寺北之村俗称北大寺,又作上大寺。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详细]

花塔村

花塔村位于晋祠北边,东临晋源区政府,全村570余户,1700余人,耕地近千亩,以种植业、果树、苗木为主,并以养殖业、运输业、建筑材料加工业为主要经济来…[详细]

赤桥村

原名石桥,据村观音堂碑文:“石桥村曾名刘村、韩村”。相传春秋战国时,智伯家臣豫让潜伏石桥下,行刺赵襄子未遂自刎,遂改名豫让桥。明万历《太原府志》:赤桥…[详细]

西镇村

西镇村全村人口有818人,耕地面积353亩,主导产业为旅游服务业。溪镇村毗邻龙山景区,依托地域优势,餐饮业和服务业发展迅猛,大大增加了村里经济收入,缓…[详细]

杨家村

因村中杨姓氏人居多,故名。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隶属于花塔村行政村,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区,1954年划入花塔乡,…[详细]

小站营村

明代因“国家边费甚大,欲省转运之劳”而兴屯田。时太原县屯田有四处,即东庄屯、小站屯、马蔺屯、马圈屯,小站屯即此。后演变为小站营村。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详细]

王郭村

王郭真武碑文载:(斛律光之父斛律金封为咸阳王)王郭有他的别墅,王郭村西角斛律金墓,亦称“王墓”,王郭即咸阳王斛律金的城郭。又一说,明末连年荒灾,有一王…[详细]

张村村

因该村张姓人数较多,区别于北张村而得名。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设行政村(辖新庄),1951年属太原第六区,1954年…[详细]

新庄村

原名西庄,因汾河改道后,为耕作方便,由场、院渐成村落,故名。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隶属于南张村行政村,1951年属太…[详细]

东庄村

东庄村全村人口有886人,耕地面积877亩,主导产业为农业。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书记何有忠,村委主任何根忠,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4人,党员21人,村…[详细]

万花堡村

明代太原县东庄人高汝行任浙江按察使副使,在此处建有花园,奇花异草,万花竟开,形成村落而名。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属太…[详细]

三家村

三家的是三个姓氏。白、程、李3个姓氏自明初迁来,形成村落,故名。明、清《太原县志》均为三家村,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详细]

东庄营村

晋祠镇东庄营村位于太原市西南,距晋源新城1.5公里,距晋祠旅游景区1.3公里,东临滨河西路,西靠307国道,北抵迎宾大街。全村415户,共1360余人…[详细]

野庄村

清道光《太原县志》称野场。为明代东庄高家佃户定居而形成的村落。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解放后属晋源县。1949年隶属于王郭行政村,1951年属太…[详细]

牛家口村

以姓氏和地形得名。村民多姓牛,该村又处于柳子峪口,故名。解放前属太原县四区,1948年属晋源县,1949年设行政村(辖青阳河),1951年属太原市第六…[详细]

青阳河村

青阳河村位于西仁线晋祠段南端,全村有人口540人,耕地400余亩,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全村盛产红枣、葡萄、苹果、梨、核桃等干鲜水果,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详细]

柳子沟村

该村辖六个自然村均地处柳柘沟内,晋源话“柘”同“子”,故名。2019年成立,辖明马、吴家峪、下石、窑头、三泉头、五坡6个自然村,柳子沟村村民委员会属于…[详细]

晋祠镇特产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


以下地名与晋祠镇面积相当:
到晋祠镇必去著名景点

晋祠镇相关名人

晋祠镇特产与美食
晋祠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晋源区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