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圪坨镇 | 隶属:浑源县 |
行政代码:140225103 | 代码前6位:140225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2 | 邮政编码:037000 |
车牌代码:晋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镇人民政府驻沙圪坨,因地貌特征得名。圪坨系方言,意为低凹处。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巡检司,并筑堡。
基本介绍:
浑源县辖镇。1961年建沙圪坨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银牛沟、赤泥泉、东信庄、黄家坡、沙河、沙圪坨、照壁、水沟、西坪、大洪沟、乱岭关、三阴山、大石头岭、荞麦川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马铃薯。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沙圪坨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沙圪坨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分属浑源县第五区、第十一区。
1956年分属沙圪坨乡、杨庄乡。
1958年为杨庄人民公社。
1961年属荞麦川人民公社。
1984年撤销沙圪坨人民公社,设立沙圪坨镇。
杨庄乡于2000年12月并入。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貌特征得名。圪坨系方言,意为低凹处。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巡检司,并筑堡。…[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归沙圪坨管理区管辖。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产大队,1984年9月15日,根…[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此设过关口,是浑源通往广灵的必经之地。该村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改叫管理区。1961年1月20日,根据(61)浑办李字第1号文件以荞麦川村名将杨庄公社易名荞麦川公…[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并划为集镇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称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称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称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塔儿村,后改名为塔村,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条彦村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沙圪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称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政社分开、建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改称村委…[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为殷庄,后改名为英庄村,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解放后划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区。1961年5月13日,根据县人委《关于调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称生产大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