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聂营镇 | 隶属:代县 |
行政代码:140923103 | 代码前6位:140923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800人 |
人口密度:约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金大定年间,聂姓大将在此扎营,故名。
基本介绍:
代县辖镇。1953年设聂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0.93万。苏木公路过境。辖聂营、东高泉、西高泉、东段景、西段景、鲍家沟、黑山庄东村、黑山庄上街、黑山庄下街、黑石、窑子(杨家梁)、云雾、石墙(大红才、初一沟、大水沟)、湾根(韦子坪)、李家庄、蔡家庄、录青、代敏、石湖、王家坪、羊次、南黄草院、甘林头、板铺、梁地、王老庄、河阳沟、长界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高粱、玉米、谷子、水稻。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聂营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东段景遗址东段景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至战国地址:代县聂营镇东段景村东南100米处遗址位于滹沱河南岸,大丘陵地上,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未调查发掘。据遗址断层观察,第一层为
报恩寺,位于代县聂营镇聂营村中。据现存碑载,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78平方米。 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耳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
历史沿革:
抗战初期(1938年1月)划为二区;1946年改为五区;1953年成立聂营乡(隶属第五区);1958年改为聂营公社;1984年改为聂营镇;2002年将原西窖乡并入后沿用聂营镇名。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金大定年间,聂姓大将在此扎营,故名聂营。…[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西高泉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第五区段景乡;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东段景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第五区段景乡;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西段景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第五区黑山庄乡;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黑山庄下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第五区黑山庄乡;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黑山庄上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第五区黑山庄乡;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黑山庄东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窑子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属聂营公社;1984年属聂营镇;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云务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第六区康家沟乡;1958年属滩上公社;1984年属西窖乡;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康下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属滩上公社;1984年属西窖乡;2001年末撤乡并镇后为聂营镇小南坪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