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戚氏街道 | 隶属:洋县 |
行政代码:610723003 | 代码前6位:610723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6 | 邮政编码:723000 |
车牌代码:陕F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5万人 |
人口密度:约31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汉高祖刘邦戚夫人之墓而得名。
基本介绍:
一、基本情况
戚氏街道办事处位于洋县城西,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144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9935人。全办共有耕地43641亩,其中水田12954亩,旱地30687亩;林地32000亩。
二、产业情况
办事处以打造“六个洋县”的戚氏篇章为抓手,坚持工业突破、有机引领、挂面富民,全力打造城区副中心。主导产业分别为:
(一)工业。全办目前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户,分别为:天汉科技园、大咸德、鸿泰粮油。
(二)农业。主要为粮食、油料、蔬菜等产业。其中:
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061亩,产量12257吨,实现年收入34828万元。
2.油
历史沿革:
清属汉中府洋县辖镇。
民国设为乡。
1949年10月,后仍为乡。
1958年成立戚氏公社,后改属红旗公社。
1959年,改为管理区,隶属于城关公社。
1961年,设立区工作委员会。
1984年,改设为戚氏乡、八龙乡,隶属于城关区。
1996年戚氏乡、八龙乡合并为戚氏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戚氏镇,设立戚氏街道。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公社化时因辖境内五郎庙著名,命名五郎庙大队,1967年更名迎丰大队,1972年恢复更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五郎庙村村民委员会,2013年…[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公社化时,因地势高坦,命名为光明大队,1961年以驻地竹园改名竹园大队,1967年更名长丰大队,1972年恢复竹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百姓希望农业产物全部丰收,且负责本村村民日常综合性事务管理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家沟村是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戚氏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村村是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戚氏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有戚氏墓冢命名戚氏大队,1967年更名为新丰大队,1972年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戚氏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七眼泉大队,1967年更名永丰大队,1972年恢复七眼泉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七眼泉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因辖区在庙水河畔,命名庙水大队,1967年更名庆丰大队,1972年改名为魏家庙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魏家庙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潘湾村大队,1984年改为潘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下赵大队,1967年更名阳光大队,1972年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下赵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命名上赵大队,1967年更名荣光大队,1972年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上赵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2年设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陶岭大队,1967年更名曙光大队,1972恢复更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名陶岭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称龙王沟大队,1967年称星光大队,属曙光公社,1984年改为龙王沟村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太师坟大队,1967年更名金光大队,1972年恢复更名,1984年政社分设改名太师坟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以驻地命名石羊大队,1967年更名为新光大队,1972年恢复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时取名石羊村民委员会,2015年5月将原邓家庙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