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桐木镇 | 隶属:旬阳市 |
行政代码:610981116 | 代码前6位:61098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5 | 邮政编码:725000 |
车牌代码:陕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1万人 |
人口密度:约8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说此地古时多桐树,出桐木,曾有一株三人合抱桐籽树,常年开花,果实不断,由此得名。
基本介绍:
桐木乡位于旬阳县城西北角,分别与安康东镇乡和本县麻坪、赵湾、小河、仁河口等乡镇接壤,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有耕地42000余亩。辖13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和1个街道居民组,共有3612户13482人。
全乡交通运输业较为发达,距西康铁路、公路9公里,并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高低压电线进村入户,广大农户于1995年告别了油灯历史,农网改造工程正有序实施;蚕桑产业逐步壮大,发种量居全县第一;通信较发达,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移动、联通的相继开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洋竽和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蚕桑、烤烟、黄姜、苎麻、魔竽。其中:蚕桑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全乡共有蚕园1万余亩,2004年预计养
历史沿革:
桐木原隶属小河管理区。
1996年,改设桐木乡。
2010年,改称桐木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说此地古时多桐树,出桐木,曾有一株三人合抱桐籽树,常年开花,果实不断,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植物得名,以境内椒园村取名。1950年,为明义乡第四村;1956年,改称椒园农业社;1958年,称金园大队;1984年,更称椒园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从桐木镇的路和河流而得名“沙沟口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茅坪乡辖;1956年,属兴隆乡所辖;1961年,改属桐木乡称联心大队;1984年,称立石滩村村民委员会;1998年,将原庙梁子村与立石滩…[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1956年,此地称迎丰农业社;1958年,改称迎风大队;1985年,更称磨场沟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1950年,此地称中心、联合村;1956年,为和平农业社;1958年,称和平大队;1984年,更称石板沟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山峰而得名,青山环抱之村,故名。1950年,属东河乡第五村;1956年,称青山大队;1984年,更称青山村村民委员会;1998年,将原麻衣村与青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1950年,此地为东河乡第二村;1956年,为三河乡明星农业社;1958年,称明星大队;1984年,更称油房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1950年,此地为东河乡第三村;1956年,为桐木乡蒋家沟农业社;1958年,改称金星大队;1984年,更称涌泉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植物而得名,以境内油松林多而得名。位于松树湾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植物而得名,以驻地梅花泉取名。位于梅花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98年,将原青龙村、上厂村与岔园村合并,称岔园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1911年至1948年,白石河人烟稀少,一沟两岸有数十吨重的石英石横卧其中,故而得名白石河,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