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嵬村 | 隶属:马嵬街道 |
行政代码:610481005200 | 代码前6位:61048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0 | 邮政编码:712000 |
城乡分类:主城区 | 分类代码:111 |
车牌代码:陕D | 行政级别:村 |
地名由来:
据记载,东晋太元十八年(393年),此地马尾坡松林中,常有盗匪出没,百姓日夜不安。朝廷派一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署理此地。他筑城池组织卫队追捕盗匪,把这一带治理得“盗匪销声匿迹,百姓安居乐业”。马嵬受到朝廷褒奖,当地人为纪念马嵬其人其事,就改称马尾坡为马嵬坡。
基本介绍:
马嵬村,位于马嵬街道办事处驻地南侧,东邻东街村,西接前北铁,北靠李家坡,南与李村连畔。由新城、东巷子、西巷子、南巷子、南庄子5个自然村组成,辖7个村民小组,共459户,2170人。全村总面积2600亩,耕地2400亩。村民以蔬菜种植、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
相传古代的马嵬坡,草茂林密,果树遍野,泉水潺潺,沟崖纵横,是一个人烟稀少、风景优美的地方。因当时塬坡上生长着成片的马尾松树,故得名马尾。据史载:东晋太原十八年,塬坡松林中,常有盗匪出没,让当地居民提心吊胆,日夜不宁。当时朝廷为确保百姓安居乐业,就派了一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管理此地。马嵬到任后,决心为官一任,安民一方,他一方面选聘能工巧匠,
荣誉排行:
2021年4月,陕西省爱卫会命名马嵬村为2020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设马嵬区并由其管理;1958年由灯塔人民公社管理;1961年4月设马嵬公社并由其管理;1984年政社分设后为马嵬镇人民政府管理,设立马嵬村村委会;2011年撤镇设立马嵬街道办事处,由马嵬街道办事处管理。
周边相关:
马嵬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文庙)、兴平北塔、清梵寺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大蒜、兴平关中黑猪、荞麦面鱼子、秦刀剁面、兴平醪糟等特产,有丁兰刻母、茯砖茶制作技艺、蛟龙转鼓、旬邑唢呐、弦板腔皮影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