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八鱼镇 | 隶属:高新区 |
行政代码:610302104 | 代码前6位:6103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4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说商朝末年,西周丞相、国师姜子牙,怀才不遇,在八鱼塬钓得八条金色大鲤鱼而得名。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 姜子牙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八鱼镇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地处渭滨区最东端,距市中心10公里,东与陈仓区潘溪镇接壤,西与-镇一河之隔,310国道穿境而过。
境内川、塬、山由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镇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共5385户,人口22928人,耕地面积26940亩。镇党委下辖基层党组织25个,共有党员885名。2005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4.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7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9元。
历史沿革:
明清时,宝鸡县行政建制中,始有八鱼里名称;1949年7月设八鱼乡,为鸡峰乡辖。
1959年1月,撤乡(镇)、区,设“政教合一”之人民公社,宝鸡市益门公社八鱼管理区成立。
1961年,改称八鱼公社。
1967年改称新风人民公社。
1969年9月,复名八鱼公社。
1984年4月,撤社改乡,称八鱼乡人民政府。
1998年,撤乡建镇,改称八鱼镇。
自设镇以来,名称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昌盛路社区是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八鱼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平安路社区是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八鱼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最早起名为姬家殿村。1953年命名为姬家殿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姬家殿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姬家殿村村民委员会,201…[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商朝末年,西周丞相、国师姜子牙,怀才不遇,在八鱼塬钓得八条金色大鲤鱼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周末年,以村落驻扎在周围高,中心低,恰似鱼池地形而取名鱼池村,鱼池村村民委员会因位于鱼池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八鱼村的西边而得名。最早起名为西塬村。1953年命名为西塬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西塬村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为西塬村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朝初年,因村落筑城堡于陈仓水畔,建有庵宫寺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聂家湾村。1953年命名为聂家湾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聂家湾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聂家湾村村民委员会,201…[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淡家村。1953年命名为淡家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淡家村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为淡家村村民委员会,2018年与凤凰头…[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寨子岭村。1953年命名为寨子岭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寨子岭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寨子岭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孙家滩村。1953年命名为孙家滩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孙家滩村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为孙家滩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苇子沟村。1953年命名为苇子沟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苇子沟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苇子沟村村民委员会,20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