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阳曲街道 | 隶属:经开区 |
行政代码:610502011 | 代码前6位:6105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3 | 邮政编码:714000 |
车牌代码:陕E | 行政级别:街道 |
人口数量:约2.16万人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阳曲”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据《渭南市临渭区地情资料丛书》人物篇记载,公元前259年战国名将白起曾在阳曲大李村、大田村部寨,而后聚落、劳作、繁衍、生息。据明代学者南大吉所著《增订渭南县志》记载,阳曲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曾是明朝政治、文化、商贸的中心。清代康熙皇帝曾为时任兵科给事中的阳曲人王承祖题书“林泉养素”以表彰他的为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渭华起义的参与者王勉之、王积忠,还有开国元老赵守一;而大田村的故事《田半井》也经久流传。
基本介绍:
临渭区阳曲街道
历史沿革:
2018年1月,将辛市街道办事处一分为二,分设阳曲街道办事处,驻地在关环大道和锦绣大街西南。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布王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布王村。2014年东酒王村并入布王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清朝时期得名沙王村,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沙王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沙王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61年区划调整时,得名大吉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大吉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贺田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贺田村。2014年12月庞家村并入贺家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小霍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小霍村。2014年12月南孟村、观西村并入小霍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太夫张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太夫张村。2014年12月大田村、大寨村并入太夫张村,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大李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大李村,2014年12月刘田村并入大李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前峰村是陕西省渭南市经开区阳曲街道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西刘大队。1969年文革时期,改名跃进大队,1980年恢复西刘大队。第一次地名普查进与其他大队重名,改为楼赵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黑杨大队。1966年文革时更名为向阳大队,1972年恢复原黑杨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