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桃园路街道 | 隶属:莲湖区 |
行政代码:610104008 | 代码前6位:610104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0000 |
车牌代码:陕A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8.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1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750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社区 |
地名由来:
因辖区主要道路桃园路而得名。
基本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
桃园路街道办事处位于西安市西郊沣惠路1号。辖区面积8.1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6,人口8.6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驻地企事业单位130多个,驻军团以上单位14个,社区居委会14个。
辖区范围:东至劳动路,与环西路、西关街道办事处毗邻;南至南二环与雁塔区分界,西至西二环与土门、枣园街道办事处接壤;北至大兴西路,与未央区、红庙坡办事处接壤。境内有劳动路、大庆路、沣镐东路、西二环、桃园路、大兴西路等主要干线,著名的陇海铁路横穿东西,该区“时代走廊”工程,从我地区通过。
荣誉排行:
2023年7月,桃园路街道被命名为第三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2020年12月,桃园路街道被确定为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属西安市第12区,后为阿房区土门街道的一部分。
1959年4月,始设桃园路街道。
1962年,改公社。
1965年10月,划归莲湖区。
1966年,改名长青路公社。
1978年,复设桃园路街道。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该区域在未成立社区之前就叫劳动一坊,是一片居民住宅区,因而得名。…[详细]
劳动二坊社区隶属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街道办事处领导。劳动二坊社区范围:东起劳动路以西,西止劳动公园东墙,南起团结东路,北止劳动西路,占地面积约136000…[详细]
桃园一坊社区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东起新园路、西起桃园路、男起团结东路,北起大庆路。地址大庆路450号,常住户数3282户,常住人口13078人,企事…[详细]
桃园二坊社区地处西郊电工城丰登路北侧,北临大庆路,东靠桃园北路,南倚桃园西路,辖区有西瓷公司、西微公司、西微所家属区和家世界超市以及十里铺村等五个单位…[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唐时西市有花园,史称樱园,后改为桃园,因此得名。意为桃园地段第三个成片的居民地的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该社区辖域内曾有唐长安外郭城的金光门,因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成立于2001年,原系延光机械厂家属院,所以家属院名称前冠以厂名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此地唐时为开远门,后因坍塌,成为黄土高台,被百姓改称“大土门”村因此取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沣惠北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位于桃园路街办西北部的西二环与北二环交界处,临近沣惠路,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该区域有大兴西路,因此得名。现社区居委会由原来辖地内的各居、家委会重组演变而来。自成立,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丰镐东路社区是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说阿房宫、未央宫、秦王宫连线所组成的亭和阁,是为皇帝出行专用的通道,任家口即为其中休息厅之一,而且这个亭阁也是官兵出行的重要出入口之一。当时看守亭阁…[详细]
区划代码:~01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据传:西汉时,仪宾城(今古城)驸马在此地屯驻骑兵,称马军寨。马军寨新苑社区居委会于2009年成立,是由原马军寨村民委员会改建。故名称中的马军寨系沿用村…[详细]
双仁府社区成立于2001年6月,于2007年6月和原四府街社区合并。双仁府社区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含光门里,东起四府街,西止双仁府东侧,南接南城墙,北临东…[详细]
区划代码:~01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7年由邓家村、魏家村、西张村等村合并成为进丰大队,其含义为“进一步丰产”。…[详细]
区划代码:~01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西十里铺村社区是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2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清朝后期有一户郭姓人家落户于此,居户渐多,起名郭家口村。2010年撤村建居,成立郭家口社区居委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2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此地唐时为开远门,后因坍塌成黄土高台,百姓以土称门,又见其大,故有“大土门”称谓,为大土门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