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方塌镇 | 隶属:佳县 |
行政代码:610828107 | 代码前6位:610828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04人 |
人口密度:约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方塌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方塌镇位于佳县北端,毛乌素沙漠南沿,全镇辖38个行政村,2430户,9633人,总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7人。99年以来,按照""以粮食为基础,林草为起点,舍饲养殖为主导""的发展域经济思路和""平盖覆膜种庄稼、山腰林草搞间作、陡坡边畔防护林、防水淤地沟打坝""的综合治理模式,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发展舍饲养殖,推广以地膜绿豆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特别是2001年10月1日起封山禁牧,大大加快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舍饲养羊速度,形成了方塌镇""羊、草、绿豆""三大特色产业。截止目前,人工饲草保存面积25000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40000亩。年平均种植双沟覆膜绿豆10000亩,
历史沿革:
清末民初属响石地方。
1949年,属响石区。
1956年11月,属十二区(王家砭),设方塌乡。
1958年10月,成立方塌公社,辖37个生产大队。
1958年12月,葭县并入米脂县后改属王家砭公社。
1961年9月,复设葭县后,设崖窑坬公社。
1970年1月,改称方塌公社。
1984年7月,改设为方塌乡,辖37个行政村。
1997年12月,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在宋朝有一姓方的大户移民于此,并在此种地,繁衍世代。…[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杨的住在塌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杨家塌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杨家塌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苗的居住在圪台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苗圪台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苗圪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谢的居住在一条沟内而得名。1958年建立谢家沟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谢家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古寨子一处,姓高的居住而得名。1958年建立尚寨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尚寨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马的居住在岔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马岔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马岔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崖窑多,居住在坬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崖窑坬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崖窑坬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兴庄村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方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既有园则又有河而得名。1958年建立园则河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园则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原有姓乔的居住在墕里而得名。1958年建立乔则墕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乔则墕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人居住在圪崂且又在湾里而得名。1958年建立圪崂湾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圪崂湾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纪的居住而得名。1958年建立纪家畔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纪家畔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赵的人居住在此而得名。1958年建立赵家坬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赵家坬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人住在山咀中部而得名。1958年建立中咀峁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中咀峁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庙在梁上而得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属妥则梁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属妥则梁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复属…[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折的居住在畔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折家畔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折家畔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马的居住于峁上而得名。1958年建立马能峁生产大队,属方塌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变更为马能峁村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