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芝川镇 | 隶属:韩城市 |
行政代码:610581103 | 代码前6位:61058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3 | 邮政编码:714000 |
车牌代码:陕E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3.73万人 | |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芝川村而得名。地处芝水岸边而得名芝川。
基本介绍:
芝川镇为韩城古镇,是市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市中心10公里,东濒黄河,西接卫东、芝阳两乡镇,现连龙亭原,北接金城区。因地处芝水川道而得名。镇东古渡与山西荣河相望,自古为兵防要地。战国时,-、秦魏多次争战于此。秦末,韩信以木罂从此渡军破魏,擒魏王豹。民国26年(1937),八路军-总司令率大军从此东渡抗日。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芝川镇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三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2022年9月,芝川镇被命名为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芝川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芝川镇位列第994名。
2020年9月,芝川镇上榜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位列第97位。
2014年7月,芝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
八路军东征渡口旧址位于韩城市芝川镇司马祠东南500米黄河渡口。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
嵬东司马氏族建筑群时代:明—清地址:韩城市芝川镇徐村、华池村、高门村保护范围:(1)司马祖茔:两个墓冢及碑楼外扩10米。(2)华池司马书院:院墙以内。(3)汉太史遗祠:祠院以内,影壁四周外扩
堡安古建筑群时代:清—民国地址:韩城市芝川镇堡安村保护范围:(1)堡安村北戏台:戏台四周外扩10米。(2)堡安村南戏台:戏台四周外扩10米。(3)陈氏祠堂:祠堂院墙内。建设控制地带:(1)堡
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时代:1937年地点:韩城市芝川镇保护范围:纪念碑及纪念地范围内的其他建设物。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延50米内。2008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被陕西省
历史沿革:
明清属沃壤乡、梁下乡。
1950年,属第一区。
1956年,设芝川乡。
1958年9月,成立芝川公社。
1983年,恢复芝川乡。
1984年10月,撤乡设芝川镇,人民政府驻地芝川村。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韩城市龙亭镇、嵬东镇,并入芝川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地处芝水岸边而得名芝川。1964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以驻地芝川村而命名芝川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朝阳晨光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吕姓人家首居此地而得名吕庄。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得名吕庄村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向阳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外曾有柏树林,清香四溢而得名柏香村。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以驻地柏香村而命名柏香村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旭阳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水患,城中东部居民迁住此地而得名芝东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水患,城中北部居民迁居此地,称芝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水患,城中西部居民迁居此地而得名芝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村古时为梁伯国地域。秦灭梁后,更名为少梁邑,该村位于城西而得名“西少梁”。…[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村毗邻澽水河滩而得名滩子村。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以驻地滩子村而命名滩子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红卫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富村村是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芝川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少村是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芝川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魏长城之北而得名城北村。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得名城北村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晨光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队改为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汉武帝祭祀后土时曾在此停歇而得名龙亭。…[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魏长城以南而得名城南村。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得名城南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曙光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姚姓人家首居此地而得名姚家庄。因驻地姚家庄村而称姚家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曾有砖瓦窑,该村位于砖瓦窑之后而得名后窑头村。又因驻地后窑头村而称后窑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说孟姜女寻夫,哭而城崩得名大崩,后改为大鹏。…[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姓人家首居此地而得名白家庄。因驻地白家庄而得名白家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迁入的段姓建制属第三甲而得名三甲村。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得名三甲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红卫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队改为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东曾有古寺而得名。驻地寺庄。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以驻地寺庄而得名寺庄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朝霞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又据韩政发(82…[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郝姓人家首居此地而得名郝庄。因驻地郝庄而得名郝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17年由原桃李村与东仪门村合并,称桃李村。驻地西仪门村。…[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潦水之北向阳之地而得名北阳村。因村委会驻地北阳村而得名北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处娘娘庙北头而得名北头村。因村委会驻地北头村而得名北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美好寓义而得名。驻地南赵村。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分社大队得名启明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红东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队改为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南西庄而得名南西庄村村民委员会。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分设大队得名西庄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红卫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又据韩政发(82)…[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西、北三个高门自然村取通名而命名高门村。村委会驻地东高门村。…[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清风徐来”之意而得名徐村,因村委会驻地徐村而得名徐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陈姓人家首居此地而得名。2017年将南陈和北陈合并,称陈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北陈村。…[详细]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周姓人家首居此地而称周村。2017年将北周村和南周村合并称周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南周村。…[详细]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范姓人首居此地而得名范家庄,后改为范家庄村民委员会。驻地东范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中的“论功台”而取名论功村。2017年将西论功村、东论功村和马陵庄合并称论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5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峰塬村是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芝川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5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7年将香塬村、复兴村和巍星村合并称新峰村。…[详细]
区划代码:~25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取振兴中华之意。驻地堡安村。2017年将堡安村、瓦窑头村和华池村合并,称兴华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