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泥湾镇 | 隶属:南泥湾开发区 |
行政代码:610602108 | 代码前6位:6106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1 | 邮政编码:716000 |
车牌代码:陕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267人 |
人口密度:约1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云岩河流经此处,受丘峁阻隔,河水由北向南扩张,形成一道冲积层很厚的弓形湾,故名南泥湾。
基本介绍:
延安市宝塔区辖镇。1972年设南泥湾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区东南,距市区45公里。面积356平方公里,人口0.5万。辖南蟠龙、樊庄、高坊子、桃宝峪、南泥湾、三台庄、九龙泉、后九龙泉、红土窑、金家砭、南阳府、马坊、金庄、张家沟14个村委会。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农林牧业,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南泥湾有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居、烈士纪念碑、九龙泉饮水厅、桃宝峪红楼、南泥湾大生产展室、中央炮校遗址。.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南泥湾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2020年11月,南泥湾镇被认定为陕西省2020年度省级科技示范镇。
历史沿革:
清同治年间已名南泥湾。
1935年属红泉县三区,1937年为红宜县金盆湾区四乡,1944年南泥湾垦区(县制)驻此,1948年为金盆湾区二乡,1950年改称南泥湾乡,1958年为麻洞川人民公社南泥湾管理区,1961年设立南泥湾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镇,2011年撤销松树林乡并入南泥湾镇,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云岩河流经此处,受丘峁阻隔,河水由北向南扩张,形成一道冲积层很厚的弓形湾,故名南泥湾。…[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已属于南泥湾。1935年属于红泉县三区南泥湾乡。1937年属于红宜县金盆湾区四乡。1944年属于南泥湾垦区(县制)。1948年属于金盆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已属于南泥湾。1935年属于红泉县三区南泥湾乡。1937年属于红宜县金盆湾区四乡。1944年属于南泥湾垦区(县制)。1948年属于金盆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同治年间已属于南泥湾。1935年属于红泉县三区南泥湾乡。1935年属于红泉县三区。1937年属于红宜县金盆湾区四乡。1944年属于南泥湾垦区(县制…[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已属于南泥湾。1935年属于红泉县三区南泥湾乡。1937年属于红宜县金盆湾区四乡。1944年属于南泥湾垦区(县制)。1948年属于金盆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云岩河流经此处,受丘峁阻隔,河水由北向南扩张,形成一道冲积层很厚的弓形湾,故名南泥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已属于南泥湾。1935年属于红泉县三区南泥湾乡。1937年属于红宜县金盆湾区四乡。1944年属于南泥湾垦区(县制)。1948年属于金盆湾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35年属红泉县战三区松树林乡。1937年属红宜县金盆湾区松树林乡。1958年成立陈则沟大队,属于麻洞川公社马家坪管区。1961年属于松树林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35年属红泉县战三区松树林乡。1937年属红宜县金盆湾区松树林乡。1958年成立松树林大队,属于麻洞川公社马家坪管区。1961年属于松树林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35年属红泉县战三区松树林乡。1937年属红宜县金盆湾区松树林乡。1958年成立米庄大队,属于麻洞川公社马家坪管区。1961年属于松树林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35年属红泉县战三区松树林乡。1937年属红宜县金盆湾区松树林乡。1958年成立邓屯大队,属于麻洞川公社马家坪管区。1961年属于松树林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已属于南泥湾。1935年属于红泉县三区南泥湾乡。1937年属于红宜县金盆湾区四乡。1944年属于南泥湾垦区(县制)。1948年属于金盆湾区…[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35年属红泉县战三区松树林乡。1937年属红宜县金盆湾区松树林乡。1958年成立前马坪大队,属于麻洞川公社马家坪管区。1961年属于松树林人民公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