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塅村位于大围山镇西部,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285亩,林地1.85万亩,水面80亩。辖22个村民小组,440户,1344人。全村60岁以上240人,35岁以下600人。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5人,高中文化110人。共有党员33人,共青团员20人。村内有卫生室1所。中塅村以化工、水果、牲猪为优势产业。其中浏阳市淬火液厂是大围山镇龙头企业、第一纳税大户。养殖方面,有养猪大户鲁飞跃,年出栏……。 |
因境内有中塅子屋场而得名。1949年前属城关区水东第10保。1950年属高雅乡;1951年高雅乡撤销并入富城乡;1957年转为高安高级社;1958年属富城公社高雅大队;1972年冬高雅大队被石壁坑水库淹没后,分为东坑、古坊大队,中塅属古坊大队;1980年11月,将古坊大队所属的中塅子、砦下、油槽下、高岽背等4个生产队并入石壁坑水库管委会,设立中塅子大队;1984年实行乡村建制,石壁坑水库管委会撤销……。 |
中塅村紧邻板塘村、高田村、新陂村、庙背村,新陂河从中流过。中塅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68户人口,农业人口2095人,耕地面积1238.63亩,山林面积1069.8亩。人年平均收入2083元。中塅村耕地面积相对较广,村民大多数以种植水稻、花生为生,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其村内客家民居风景独特,保存较好。……。 |
“中”中间,“塅”田塅,“村”乡下聚居的处所。田塅中间的村。一九四九年前古陂区大桥乡。一九四九年初属古陂区大桥乡。1958年属大桥公社,1984年属大桥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中段大队,后改名中段村。中塅村……。 |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仁乡六十六都,1914-1949年前隶属黄龙区乡白沙乡。1949年隶属中塅乡。1958年建黄龙公社设为红旗大队。1960年隶属白岭公社。1961年更名为中塅大队,隶属中塅公社。1968年隶属白桥公社。1972年隶属中塅公社。1984年为中塅村,隶属中塅乡。1995年实行撤区并乡后,隶属水源乡,沿用至今。中塅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