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村内畈田皆为余姓村民所有,故名余畈村,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余畈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将原保改为余畈村,属毛竹园乡。1950年建罗山乡,属罗山乡。1955年建立余畈村初级社,1956年建余畈高级社,属五显乡。1958年撤乡建社,余畈村改为余畈大队,属毛竹园公社。1961年建五显公社,属五显公社。1983年改社建乡,余畈大队改为余畈村,属五显乡。1984年改乡为镇,罗山村属五显镇。余畈村:……。 |
主簿镇余畈村位于主簿镇东南角,毗邻石关乡石关村,距离镇区1.5公里,辖15个村民组,257户1005人,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示范村。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两委”团结和率领全村人民,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已初见成效。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村现已种植反季节茭白……。 |
清代初期余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定居而得名,因其较大,故名。1949年后属高店乡。1958年8月至1961年2月属楠杆公社。1961年3月设余畈大队,属高店公社。1983年社改乡时更名为余畈村民委员会,属高店乡。余畈村……。 |
余畈村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狮子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1126108999。 |
“余畈”为居民点,因早期余姓人家定居于这大片田地附近而得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朝时期属允康都辖治。民国时期属泰和乡管辖。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属城关区所辖。1950年4月城关区所辖农村划出设沐浴区至1957年,隶属沐浴区。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时称“余畈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至1983年,归沐浴区管辖。1984年改“大队……。 |
余畈村位于吴店东北6公里处,东与兴隆镇万楼村、耿桥村接壤,北与新庄村交界,西与舂陵村交界,南与周寨村交界。余畈村是革命老苏区余益奄故里。全村版图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49亩,其中水田1907亩。现有9个村民小组,其中320户居民,人数1270人,其中妇女580人,残疾人数15人,五保人数16人,党员51人,村干部5人。人平耕地面积2-3亩,全年工农业产值1830万元,人平纯收入9000元……。 |
余畈村现辖7个村民小组,289户,1176人,水田面积944亩,旱地面积310亩,山场面积1101亩,全村党员28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村“两委”成员4人,村党支部书记黄亮堂,副书记黄厚军,村委会副主任刘大福,黄厚军主持村委会工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按照“三会一课”要求开展各项组织活动;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研究讨论、决策部署重大工作、重大活动、重大事项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 |
1949年前属鄱阳县第三区肖岭乡,1949年后属鄱阳第五区肖家岭乡,1956年称谢家滩区由余岭、袁堰、杨保、高岭、北湾、牮楼、高丰、福荆九个初级社转为余岭高级社,1958年称谢家滩公社余畈大队,1961年称谢家滩区东堡公社余畈大队,1968年为谢家滩公社余畈大队,1984年属谢家滩乡称余畈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谢家滩镇余畈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余畈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