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处两条溪汇合处,水源充足,农作物丰收而命名元丰。民国时属元迳保;1949年解放初为信和区(第十一区)元迳乡;1952年改为元丰村;1956年设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湖洋公社元丰大队;1961年称寨背公社元丰大队;1965年寨背公社并入湖洋公社,仍称元丰大队;1968年称湖洋公社革委会元丰大队革领组;1980年称湖洋公社管委会元丰大队管委会;1984年称湖洋乡元丰村民委员会;2013年称湖……。 |
据元丰村由于地理位置差,人口又少,每年的粮食收成不好,此地居民故取名元丰村,寓意为自此以后五谷丰登,衣食无忧,表达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豆坝建乡以来,命名为元丰村。1953年为鱼跃乡和老柏乡属碾坝区管辖,1955年合作化时鱼跃乡改为豆坝乡,老柏乡改为刘坝乡,1958年刘坝乡并入豆坝公社,1983年建豆坝乡并设元丰村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改镇后沿用元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元丰村……。 |
元新村原属元号,因体制改变,元号分为三个大队,元新为中部,取意属新,建元新。解放初属二区八乡,1953年建元号乡,1956年建合作社,1958年建元号大队,1961年建正远公社,1968年建卫东大队,1980年分为三个大队,建元丰大队。1983年改为元丰村委会至今。原属元号,因体制改变,元号分为三个大队,元新为中部,取意属新,建元新。解放初属二区,1953年建元号乡,1956年建初级社,1958年……。 |
乌江镇元丰村位于乌江镇东5公里,张掖滨河新区5公里处,省际旅游干线S237线纵贯全村,黑河和新河2条河流环村而流,水草湿地广袤。辖区共6个合作社,422户,1483人,共有耕地6800多亩,村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68名,预备党员3名;村内产业主要以供港蔬菜基地、劳务输出、牛羊养殖、水稻种植为主。2019年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整治耕地2200亩,并配套喷灌、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流转该村土地2……。 |
元丰村位于海拉乡政府东北面,距离乡人民政府6公里,全村国土面积有9.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702亩,分为4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两种民族共390户1900人,土壤主要以红土为主,平均海拔2306米,全乡高低相对高差250米,水资源缺乏,境内无探明的矿产资源,全村有林地面积481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860亩,森林覆盖率为26.75%部分坡耕地和荒山荒坡已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元丰村总人口1900……。 |
解放前,有座元丰寺,因而得名。“元丰”取自“元丰寺”。1958年,成立红星二大队,属贺站公社;1963年,划归为山坡公社;1971年,与红星一合并,命名为红星大队,属山坡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山坡公社改为山坡乡,从红星大队分分离出来,改为元丰村;2001年乡镇体制后,贺站、保福、河垴并入山坡乡,元丰村属山坡乡;2011年撤乡设街,山坡乡改为山坡街道,元丰村属山坡街道管辖至今。元丰村……。 |
民国二十九年1940该村是海滩,南通张謇的孙子张敬礼在这里开办盐场,按千字文:天、地、元、王、宇、宙、洪、荒的排列顺序取名元是第一,丰是丰收,故名。1958年元丰大队。1981年改设元丰村委会。元丰村:位于元丰线北侧。……。 |
元丰寓意生活美好,丰收圆满,故名。2007年镇政府将原七墩村与白岗村合并为元丰村,属大场镇,元丰村村委会成立,一直沿用至今。元丰村……。 |
解放初期,属元潭公社,称元丰大队,1984年5月更名为元丰村村委会。1997年实行撤区并镇,撤去元潭乡,并入沈坝镇。2015年5月由原来的迎风村、元丰村2个村合并成现在的元丰村,成立元丰村委会,属沈坝镇管理至今。元丰村……。 |
元丰村是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王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124106999。 |
元丰村以元包嘴得名元丰村。元丰村幅员面积9.6公顷,位于店子镇东南部,距店子镇人民政府8.2公里,北与大河村6组相连,东与河垭村相连,南与鼓楼村相连,西与禾丰乡相连,水泥公路15.6公里,连接4个组并与白龙畅通。 元丰村总户数420户,常住人口1081人,共有4个居民小组,建档贫困户71户,元丰村耕地面积15327亩,现有示范片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产业,盛产水稻、玉米、大豆,森林资源丰富,居住比较分……。 |
元丰村位于龙翔街道西部,东临金牛塘,西北毗邻水乡乌镇,南接杨元村,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732户农户,人口总计2766人,党员70名。村域总面积4.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10亩,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菊花、茭白、桑蚕、榨菜,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建有一个300亩的无公害菊花生产基地,元丰蚕业专业合作社(嘉兴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桐乡市龙翔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