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处平地,水源丰富,得名源村,后演称今名。民国时期属第五区。1949年属观音堂区。1958年设原村大队,属李村公社。1984年社改乡,大队改称原村村民委员会,属西李村乡管辖至今。原村村……。 |
姜嫄,传说是有邰氏的女儿,帝喾的元妃,曾踩巨人迹,归家后怀孕,生子名弃,即后稷。而翼城今丹山傍古时确有巨人迹,今有后稷故里弃里村,且帝喾又有一妃名庆都,为尧的母亲,相传尧生于翼城的丹陵,如此说来,尧与后稷又是异母同父弟,且都生于翼城。但也有一说,认为有邰氏在上古时在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今此地有姜嫄墓,墓高约5米,周长约50米,墓前有石羊一对,再前有砖砌牌楼一座,是清代所建。牌楼上题刻“姜嫄圣母墓……。 |
据现存的一个当年该村的天齐庙的大钟上的铭文记载,此村初建于明朝的万历年间,而当时全村百姓中,原姓人最多,得名原村。因村委会驻地在此村,故名。1949年,属屯留县第二区;1958年,属屯长县路村星火人民公社原村大队;1959年,属屯留县路村人民公社原村大队;1962年,属屯留县东洼人民公社原村大队;1980年,属屯留县西洼人民公社原村大队;1984年,属屯留县西洼乡原村;2000年,西洼乡并入路村乡……。 |
原村位于贾掌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贾掌村2.5公里,村下属8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面积2688.9亩,原村村无集体企业,无矿无资源,无任何集体收入。原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计党员52名,其中女党员5名,党支部凝聚一班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组织党员领会和落实党的-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
初为春秋晋武公原大夫的住所。本居堡内,后以子嗣众多,遂移出,派生原村。1947年4月,新绛县解放,原村成立农会组织,实施土地改革。1948年,由村民选举产生村长、副村长、委员,属第一区。1953年底,村中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56年,属原村乡。1958年公社化后,属汾浍管理区。1961年撤销公社下辖的管理区,改称原村生产大队。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负责政工、武装、生产、文教、卫生等……。 |
以原姓得名的村庄。原村河古称明公河,传说汉代时有一位叫原明公的贤人,此人才华出众,性情刚直,在朝为官,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因一向仗义执言,得罪了好些奸党侫臣,后遭污陷被贬到现在沁水高平两县交界处的神山。原明公来到神山之后,发现这儿山多地少,干旱缺水,百姓生活十分艰苦。他便访问群众,察看地形,认为山下河谷平川带尽管沼泽连片,易发洪水,但通过治理,是建村安居,兴家立业的好地方,比贫瘠缺水的山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