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堰口镇大光社区位于寿县城南21公里处,堰口镇镇区所在地,面积13.2平方公里,由区划调整前的五个小村合并而成,以原地质部部长孙大光老先生的名字而命名,是安徽省首批农村社区示范点之一。社区辖47个村民组,总人口10974人,耕地面积7116亩,大光社区设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正式党员263名。 社区境内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街区商贸繁荣,商贾云集。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种植为主,其中刘圩棉花……。 |
因境内有一堰口而得名。1961年从磨子公社五田大队析置,以境内堰口命名堰口大队,1984年为磨子乡堰口村,设立堰口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联社村和莉花村1、2、3组并入堰口村。堰口村……。 |
堰口村是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游河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502203216。 |
堰口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昆阳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0422002232。 |
堰口村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921107207。 |
清代属孝感洪乐乡维新社,解放前民国时期属民乐乡,1949年建国时属孝感县朋兴区,1950年属杨店区,1951年属邹岗区邹岗乡,1958年属邹岗公社堰口大队,1961年属邹岗区邹岗公社堰口大队,1975年改邹岗区为邹岗公社,属邹岗公社金杯大队。1983年属孝感市(县级)邹岗公社,1984年属孝感市(县级)邹岗镇邹岗乡堰口村,1987年属邹岗镇邹岗管理区堰口村。1993年孝昌建县,属孝昌县邹岗镇邹岗管……。 |
因村委会旧址原有堰塘及桥而得名。明成化12年(1476)设郧阳府,堰口桥村隶属郧阳府郧县。清初设明朝建制,堰口桥村属郧县十堰镇。清同治5年(1866),堰口桥村隶属郧县南乡茅箭保。晚清,堰口桥村隶属郧县茅箭保。民国初期,堰口桥村隶属郧县十堰区茅箭保。1949年4月,取消国民党保甲制度,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政权时,为郧县十堰区堰口村的3个闾管辖范围。1952年3月,堰口村升为十堰乡,3个闾改为4……。 |
“堰口”为辖区内自然村堰口唐的简称。1949年属鄂城县金牛区木鱼乡;1955年11月划归大冶县管辖;1962年为大冶县金牛区堰口公社第五、七大队;1975年为大冶县金牛公社堰口大队;1984年为大冶县金牛镇堰口村、再古村;2001年合并为大冶市金牛镇堰口村至今。堰口村……。 |
堰口村位于襄阳市牛首镇东北8公里,共有3个自然村、120户、600人。耕地面积3165.55亩,其中水田531.34亩、旱地2634.21亩.以种植水稻、棉花等粮油为主。堰口村是四面环山,但水资源很好,北靠白龙堰水库东有即将建成的千亩花园2010年被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区委评为反-先进单位2011—2014堰口村一连续被区、镇评委无政策外生育村和先进单位,2010—2014年获得区……。 |
此处有一条河流名堰口河。1984年更名为堰口村,沿用至今。堰口村……。 |
堰口村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011109999。 |
堰口村位于於潜镇向南10公里处,区域面积9.03平方公里,由堰口自然村和观新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1269亩,其中水田1172亩、旱地97亩。有村民小组30个,户数704户,人口1854人,其中劳动力1230人。堰口村是一个以蚕桑、竹笋、生猪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山村。2014年蚕桑面积达到1230亩,饲养蚕1650方,收入106510元;竹笋面积1300亩,收入达到293500元;生猪年末存栏数1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