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溪沟边有几口井出盐巴,人们称溪沟为盐井溪,得名盐井村。2002年12月10日,根据中府发〔2002〕102号文件请示,2002年12月25日,根据石柱府发〔2002〕179号文件批复,撤销原盐井乡的红岩村、石宝村、沟口村,合并设立盐井村,沿用至今。盐井村……。 |
解放前,相传此地境内有盐井得名盐井大队,历经变更改名盐井村。1976年设立“盐井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原高房村合并入盐井村,沿用至今。解放前,得名盐井大队,历经变更改名盐井村。1976年设立“盐井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原高房村合并入盐井村,沿用至今。盐井村……。 |
明朝末期,此坝曾开采过盐井,得名盐井坝。村以盐井为名。2004年由于区划调整,把原兴隆村(寓意居民做生意生意兴隆故名)、土山村(因境内的山都是大土堆成的故名)、盐井村(此坝曾开采过盐井,得名盐井坝。村以盐井为名)合并,以其所在行政区域及工作职能得名盐井村民委员会。1949年为天台乡13保,1950年改称13村,1958年为葛兰(区)人民公社15管区2连。1961年为中心公社石安大队。1981年更名……。 |
1966年5月撤乡并社为盐井人民公社盐井生产大队。1984年2月公社改乡,成立盐井乡,为盐井乡盐井村,设村民委员会为盐井村民委员会,2016年9月盐井乡撤乡改镇为盐井镇。盐井村……。 |
盐井村位于万潮镇的东大门,距凯里市中心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东接西门街道的龙头村,南邻鸭塘镇,西与格河村相邻,北与龙场镇箐口村相连,全村共有3个自然寨,11个自然小组,305户,总人口1297人,村内有苗族、汉族杂居,其中苗族人口占95%,耕地面积1806亩,其中田:803亩,土:1003亩,山林:2350亩,退耕还林890亩。常年粮食总收入:1086吨。经济主要来源是种葡萄、杨梅、蔬菜……。 |
盐井村:以水井出盐水得名。座落在黄板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约6公里处,辖7个村民组,192户,1005人,以汉族为主。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4.2亩,仅有1个自然寨通村级公路,农田保灌面积28亩,主产水稻、玉米、茶叶。1956年成立初级社,称盐井初级社,1957年改称盐井高级社,1958年-,改称盐井大队,辖区未变。文革后,分大队,辖老山、偏岭坡、上棚、盐井、水井湾、金龙顶,1984年大队……。 |
2004年10月设立得名,沿用至今。盐井村……。 |
盐井村位于盐井乡东面,乡政府所在地就在本村,全村下辖20个村民组。盐井村东部地势较高,西部以平缓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800米。水资源是本乡最好的村,有全乡最大的水库(盐井水库,10000立方米),全村人畜饮水相比其他村较好。盐井村属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8℃左右,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之间,日照1100小时,其气候特点是:冬暧夏凉、气候宜人,无霜期260天。全村有耕地10710亩,人……。 |
盐井村,位于纳雍县北面,维新镇东北部,距县城64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土地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985亩,水田面积461亩,林地面积1256亩,荒山面积350亩。村平均海拔1200米,年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2℃等。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等。辖11个村民组,现有人口690户,3194人,其中:女性人口1535人,占总人口的48%;男性1659人,占总人口的52……。 |
一、自然概况盐井村位于威宁县城的西北部,雪山镇的北部,距县城6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9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6.89平方公里。地貌类型:盐井村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有铁铝质山地黄棕壤、棕壤、灰泡黄泥土等三个土类。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充分,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部分耕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700米,……。 |
盐井村位于共和乡东南面,森林覆盖面广,可发展生态畜牧业,经果林清水鱼养殖是该地的最大潜力。全村辖13个村民组,451户,共1654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300亩,全村农户相对集中,群众住房木房占45%,主要民族是土家族;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电视覆盖率达95%;流渡河由本向东横穿境内;全村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大豆;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金银花;全村森林覆盖度过难关率达到8……。 |
以境内有一个咸水井名盐井冲而得名。明朝洪武九年(1376)属荆门州管辖;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荆门直隶州管辖;民国元年(1912)属荆门县管辖;1949年解放后属梓佛乡管辖;1955年农业合作社时成立盐井初级合作社,属梓佛乡管辖;1957年杨家、盐井两个初级社合并成团结高级合作社,属梓佛乡管辖;1958年撤团结高级合作社,成立团结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5月恢……。 |
因古时此地有一口水井含盐量较高,故名。1951年成立农民协会,盐井隶属五区。1956年成立盐井公社,办公地点设在陈姓祠堂内,村农民协会改称盐井大队,辖谢家、下村、大坪山等生产队,现大坪属于巷子大队。1960年重新划分大队区域,将谢家、下村、大坪山分别设为大队,将大坪头划分为盐井大队。1984年改为盐井村。1996年撤乡并镇,盐井村隶属红岩镇,据调查考证沿用至今。盐井村……。 |
盐井村是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南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122112202。 |
盐井村是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盐井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3127230209。 |